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装备革新+全链赋能 广东海洋牧场打造“鲜品”新名片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胡梦婷 2025-09-10 10:25:02

在广东绵长的海岸线上,一场以现代化装备为核心的海洋渔业变革正在深远海展开。随着“格盛1号”“恒燚1号”等一批先进养殖平台相继投产,以及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即将建成,广东正以科技装备为支点,重塑海洋渔业价值链,为“广东鲜品”区域公用品牌注入强劲动力。

突破“三缺”困境,装备创新激活深远海养殖

传统海上养殖长期面临缺装备、缺平台、缺能源的“三缺”困境,尤其在高海况的深远海区域,规模化养殖更是难上加难。这一局面正在被广东企业研发的新型海洋牧场装备所打破。

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珠海格盛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投资的“格盛1号”,自去年8月投产以来,累计产量已突破15万斤。该平台集成清洁能源发电、无人机巡检投喂、环境监测等现代化系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24小时100%清洁供电,成为珠海首个产业化运营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并成功获得广东省首个所有权登记的海洋牧场装备认证。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恒兴集团联合湛江湾实验室共建的“海塔1号”“恒燚1号”等养殖平台,展现出广东在抗风浪网箱和深远海装备领域的领先实力。早在2010年,恒兴就建设了全省首个深水网箱产业园,带动农户发展网箱超10000个。

0560b208cbca448c814236c559e1a691.jpeg

“恒燚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

装备不止于“能用”,更在于“好用”。即将于2025年5月建成的“九洲一号”,采用柱稳式框架结构,利用养殖网实现舱内外海水自然交换,无需额外能耗即可模拟野生养殖环境。配合智能清网机器人、远程监控与AI投喂系统,真正实现“类野生”高端养殖。

全产业链协同,“广东鲜品”筑牢品质基础

现代化海洋牧场不仅是装备的竞赛,更是一场贯穿种苗、饲料、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竞争。广东企业正通过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整合资源,为“广东鲜品”提供坚实支撑。

恒兴集团构建了“从塘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参与起草《冻虾仁》等多项国标及30余项行业标准。其产品通过三次检测与智慧追溯,确保质量安全。在食品加工板块,恒兴开发出200多款预制菜产品,年产能超20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恒兴鲜虾”“一夜埕金鲳鱼”等明星产品销售额破亿。

种业作为产业链的“芯片”,同样是广东发力的重点。2024年,恒兴与中山大学联合选育的南美白对虾“中兴2号”通过审定,成为水产种业“中国芯”的代表成果。珠海也不甘落后,海发蓝色种业产业园已投产,年培育高品质苗种达1亿尾,涵盖海鲈、金鲳、黄立鱼等多品类,基本满足本地海洋牧场需求。

另一方面,格盛科技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海鲜集散网络,将“格盛1号”所产的章红鱼精准对接高端餐饮市场,成为长隆酒店等知名企业的刺身食材首选,成功树立起高端品牌形象。

模式输出与区域联动,海洋牧场走向“可复制”

广东海洋牧场建设不仅着眼于本地发展,更注重模式创新与区域推广,形成可复制、可输出的发展经验。

格盛科技推出“1+N”模式,以“格盛1号”为核心示范,持续优化“装备+养殖+休闲海钓”一体化运营,逐步向其他沿海地区推广。恒兴集团则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服务”模式带动数万农户增收,并牵头成立产业联盟推动行业自律。

珠海作为广东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阵地,已初步占据国内装备技术高地。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及在建海洋牧场装备共66台(套),其中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旗下企业参与的达37台(套),占比56%。“澎湖号”“格盛1号”等技术已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多省份转化应用,衍生出“海威系列”“普盛系列”“闽投系列”等平台产品。

从深海装备到种苗培育,从食品加工到品牌营销,广东正以系统思维推动海洋牧场全面发展。随着一批投资庞大、技术先进的海洋牧场项目陆续推进,“广东鲜品”不仅成为优质水产品的代名词,更代表着一种融合科技创新、绿色养殖与全链协同的新渔业范式。在这场向海图强的征程中,广东正在为中国乃至世界深远海养殖提供“广东方案”。(印朋)

相关推荐
优越自然资源助力广东搭建海洋经济品牌矩阵

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为广东建设海洋牧场奠定了生态底子,也为广东海洋经济的品牌矩阵打造提供了丰富的产品支撑。

广东海洋牧场步入数字化时代 智能装备重塑“蓝色粮仓”

从湛江的“海威2号”智能化养殖平台到台山的千帆数字海洋牧场再到“格盛1号”深海养殖平台,广东正以科技为擎,做优做强海洋牧场,加速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注入新动能。

生态养殖模式引领品质革命 广东水产的绿色升级之路

在广东湛江的蔚蓝海岸线上,一场静悄悄的水产养殖革命正通过科技与生态的融合,重塑着“鲜”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