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PI7月同比降幅收窄,这一迹象表明,经济活动正接近新冠病毒大流行前的水平。这些数据表明,随着经济重启,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正在复苏。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了7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CPI同比增长2.7%,涨幅较6月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2%,非食品价格持平,PPI则同比下降2.4%。
据格鲁吉亚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6月格工业品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10.1%,环比下降0.8%。
2020年中期已至,中国经济在历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全面暂停之后,自2月下旬逐步走上推动全面复工复产的道路,这个肩负14亿人民生计的巨大经济体向复苏道路迈出的每一步都信心十足。
据南非独立传媒网站6月27日报道,南非统计局数据显示,受封禁影响,商业信心受挫,4月份最终工业制成品整体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至1.2%,创历史新低,低于3月份的3.3%。
据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5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7%,环比下降0.4%。机构预计,随着全球经济活动的修复,大宗商品与工业品价格已经开始企稳,下半年PPI可能有所回升。
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PCBS)称,以2018年为基准年(2018=100),2020年4月巴勒斯坦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达到95.35,环比下降0.55%。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同比上涨1.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环比下降0.1%。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CPI、PPI的“剪刀差”或将继续缩小。
食品价格走势仍较弱,非食品分项走势偏弱延续导致7月CPI数据保持低位,由于对食品价格小幅上涨影响大小判断不同,目前,诸多机构对于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是持稳还是下跌尚存分歧,取其平均值为1.5%,与上月持平。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5月份PPI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PPI同比涨幅连续三个月下跌,环比涨幅维持了两个月下降的态势。
自2016年9月中国PPI同比由负转正以来,涨幅快速上扬,对改善相关行业盈利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预计2017年PPI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
目前正处在1996年以来的第五轮通胀周期,从CPI的趋势转变时间来看,CPI的低点出现在2016年8月份,滞后PPI上升的拐点7个月,相对前两轮的CPI滞后PPI六个月的情况来看并没有显得有什么不同。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中国1月CPI同比上涨2.5%,PPI同比上涨6.9%。法新社认为这是中国内需强劲的表现,路透社认为这也预示着全球制造业活动走强。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数据,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0%,年涨幅重新回到“2”时代;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上年的下降5.2%明显缩小。
俄联邦统计局发布消息称,截至2016年8月末,俄工业生产者价格较年初上涨5.1%。其中,8月环比下降1.4%,同比上涨3.1%。报道称,2016年1月,俄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下降1.2%,2月环比下降1.5%,3月上涨3.1%,4月上涨2.6%,5月上涨1%,6月上涨2.7%,7月上涨0.2%。
中国国家统计局与海关总署近日发布了7月中国CPI、PPI以及外贸数据。专家认为,从数据看来,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下半年仍面临较大压力。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也就是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海关总署8日发布外贸数据,7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同比下降0.9%。而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3.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其中,出口7.6万亿元、进口5.61万亿元,分别下降1.6%和4.8%。
显示 39 条结果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人气旺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
山东港口青岛港:面向上合组织国家货物吞吐量和航线实现“双增长”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