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召开的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矿业合作表现出较高热情,矿业的投资、信息共享及加工贸易具有潜力,建议未来各方以信息合作为引领,强化技术合作和项目落地,推动中国-东盟矿业互联互通。
日前在广西南宁举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上,与会各国代表通过了《中国-东盟国家气象合作南宁倡议》,建议下一步加强在观测资料共享、灾害联防、气象服务和科研、气象仪器标定及业务技术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和服务水平。
9月12日,南宁本土运输企业广西运德集团与越南一家公司成功签约,合作开展当地和跨境商贸旅游运输服务。运德集团总裁亓竞生说:“我们瞄准东盟运输旅游市场,‘车头向外’,未来还要延伸到柬埔寨、老挝等国家。”
由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9月11日至14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东盟金融双向开放”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同期举行。与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从政策和实践层面对中国-东盟金融双向开放提出发展建议。
从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上了解到,随着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深入推进,以跨境直达、多式联运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正加速发展。与会人士呼吁,进一步创新物流发展模式、构建跨区域物流资源要素整合平台、推进物流及贸易便利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转型升级阶段、东盟加快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投资,产业转移和产能合作正成为一种趋势。
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正在广西南宁举行,多位与会中外政商界人士向新华社记者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度对接,多个项目改善了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提高了互联互通水平,进而加速推进东盟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一体化战略的对接,既是过去双方经贸关系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深化合作的方向。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行将采取三大措施推动中国—东盟金融双向开放。一是加大在东盟国家的机构延伸力度,扩大业务辐射范围、二是加大跨境清算结算服务力度、三是加大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力度。
随着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进入深水区,其释放的人才红利日益成为自贸区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一带一路”下的产能合作也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提供了新契机。有关部门官员及专家学者提出,鼓励中国高校“走出去”办学,拓宽留学生招生渠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东盟各国培养适应产能合作需求的人才,推动双方教育合作长期机制化进行。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与会专家认为,建成于2010年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全方位经贸合作的典范,东盟共同体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发展动力和空间。
2016年中国—东盟林业合作论坛上,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林业交流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区域森林覆盖率呈现恢复性增长。未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将建立林业合作长效机制,共商共建共享“绿色丝绸之路”。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信息通信合作成为热点议题之一。与会人士认为,顺应信息通信区域协作发展的趋势,中国东盟在深化“信息丝路”建设基础上推进各领域合作,将极大地释放“数字经济”潜力,提升区域经贸发展水平。
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论坛上,与会人士认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下一步要加强战略对接和总体规划,增强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链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指出,中国政府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合作需求,在农业、能源、交通、信息通讯、海洋、人口健康、防灾减灾等领域加强合作平台特色园区建设,推动沿线国家开展联合研究、技术转移和产业合作,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共同打造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创新共同体。
9月10日,以“交流与共享:中国-东盟艺术教育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的第11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在南宁开幕。这届论坛切合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将主题扩展到艺术教育领域。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丁伟表示,中国-东盟文化论坛自2006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10届,对话领域从文化产业扩展到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方面。
9月11日,在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召开之际,由中国气象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在南宁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区域气象灾害监测与共同防御”,旨在针对区域气象灾害特点,分享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经验与成果,研讨如何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气象灾害联合监测与防御的机制。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介绍,作为中国东盟合作与发展的基础产业,电力产业为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提供重要支撑。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电力企业对东盟实际完成投资额已达3.17亿美元,新签大型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突破46亿美元。
中国-东盟信息港于去年启动,经过一年的发展,已成为加强中国与东盟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提升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层次的重要载体平台。今年4月,中国国务院批准了《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经贸服务和人文交流5大平台,同时将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7日在老挝万象发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声明指出,我们注意到中国和东盟在基础设施发展和工业化加速等方面至关重要的需求,双方可通过产能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提振双方业界的信心和积极性。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关系承上启下的一年。中国-东盟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已成为东盟对外合作的典范。中国驻东盟大使徐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此次将共同绘制双方关系发展新蓝图,推动东亚合作迈上新台阶。他说,如果说过去25年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成长期”,那么未来25年就是双方关系的“成熟期”。
2016年是东盟共同体建成元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教育交流年。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中国-东盟关系拥有坚实的合作基础,潜力巨大,双方应抓住机遇,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
显示 62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