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目前,中德贸易总额超过中国和英国、法国、意大利3国贸易的总和,占到中欧贸易的30%以上。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法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对华出口相当于其对韩国、日本、印度出口之和的1.6倍。
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已开启互联网时代创新思路,成为各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方法论。
近日,一则“中国客游埃及拿清凉油当小费 成‘通行货币’”的消息,引来网友关注,还被网友调侃“踏上埃及是不是闻到清凉油的味道了”。据悉,到埃及的中国游客必定会带上硬币大小的红色锡盒,里面装着提神醒脑、止痒止痛的清凉油,作为小费随手送给当地的服务人员。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10日表示,我国将加快制定智能制造产品标准,提高国际标准的转化率,并加强轻工业产品的检测和认证,打响“中国制造”质量牌。
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品牌,这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大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动建设世界品牌强国。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推出正当其时。
实现工业化,不仅是制度和治理的问题,更多是能不能具有发展制造业的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这可能才是“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最难的,当然也是中国模式能够通过“一带一路”在世界上立得住的关键所在。
年初以来,长春市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民营经济改革、创新创业活动、开发区改革与创新发展为抓手,实现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再加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不断增强我国解决创新力和竞争力。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11月22日,中欧班列(苏州—华沙)项目启动运行五周年。五年里,列车像一条耀眼的红丝带,装载着的“中国制造”疾驰在一带一路沿线上,从满洲里出境,横跨俄罗斯、白俄罗斯全境,抵达波兰华沙,全程运输运距11200公里。
在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市中心的一条主干道上,往来车辆按照红绿灯的指示,或等待或前行,交通井然有序。这是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布琼布拉街头采访时看到的情况。
第112届广交会一期19日落下帷幕。多重迹象显示,在这届广交会上,创新活力十足的我国外贸企业不仅继续在全球市场上斩关夺隘,由它们锻造的“中国制造”还成为满足国内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生力量。
随着一声响亮汽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16日下线,预计将在12月份运抵美国,成为首次登陆美国市场的国产轨道交通装备。
多年来,柳工集团坚守本心,不改本色,练好本事,逐步打造出完整的工程机械产品线和研发制造体系,用行动书写了中国制造的奇迹。诠释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功之路,可从一组数据开始。
“德国制造”一直被视作质量过硬的代名词,“中国制造”却一度因山寨货被扣上低劣的帽子。然而,德国权威质量管理机构德国质量协会(DGQ)和德国市场研究机构“Innofact”9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情况已今非昔比。
已经习惯使用中国制造的手机和家用电器的欧洲民众,正选择搭乘中国制造的大客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来自英国、荷兰和保加利亚等国的众多订单,让中国制造客车加速“驶”入欧洲市场。
作为上海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莘庄工业区内汇集了电子信息、机电及汽车零部件、重大装备、新材料及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共6大类主导产业,产业集聚度达到80%,形成了“5+1”的重点产业格局。
“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批量生产他国创新产品的国家了,中国制造正在转型为中国创造。”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名为《中国创造》的纪录片里,来华采访的“洋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随着德国国企转让在华股份,我们手中的中国护照,终于回归100%的“中国制造”。 近日,德媒《世界报周日版》报道,随着合同到期,德国老牌国有印刷公司——德国联邦印刷 (Bundesdruckerei)结束与上海密特印制有限公司长达16年的合作,出售其在上海密特持有的25%股份。
显示 203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