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英国中国商会及英中贸易协会日前在伦敦举办“破冰者”2023新春庆祝活动,中英各界450多人出席。
高盛集团网站10日发布报告说,预计2023年中国四个季度经济平均增速6.5%,中国经济加快恢复将提振全球经济增长。
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复苏看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和普遍期待。
时隔三年,中国出境团队游按下“重启键”,首批出境旅游团已抵达泰国、柬埔寨、阿联酋等国家。中国游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8日表示,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高于此前4.1%的预期。上调是基于“有证据表明,消费和经济活动的复苏速度快于最初预期”。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已经建立起一套非常强大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非常完整的供应链,也包括非常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这些特性,再加上强有力的公共干预,使它具有巩固复苏的重要能力。
热闹的观影、观光和拍打(秦桧)雕像活动证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消费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复苏。复苏比预期来得更早。
中国在新兴国家的成功支撑了其和平崛起的生命力。新兴国家占据了全球人口的大部分。随着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一种低价良性循环,它可能推动中国在20年内达到高收入水平。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增速领先。过去三年里,中国经济年均增长4.5%,增速远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速1.8%。近期,多家国际机构调高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社会期待中国经济产生强劲发展动能,对世界和区域经济增长发挥稳定器作用。
新年伊始,各经济体陆续提交2022年GDP答卷。中国率先交卷,经济增速录得3.0%,经济总量突破121万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副主任托马斯·赫尔布林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随着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中国的个人消费进一步恢复,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正在增强。居民储蓄率高、宏观政策提振和发展势头强劲是当前中国经济韧性所在。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已显现暖意。官方数据显示,作为衡量制造业景气程度的“风向标”,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上升到50.1%,为2022年10月以来首次进入扩张区间。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0.9%,比上月明显上升7.0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升。
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将出现强劲复苏,去年来之不易的好于预期的增长显示了其极具韧性。近几周,中国市场和政策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稳定器和火车头的双重作用进一步凸显。
持续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大量增持中国境内股票债券、看好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在诸多外资金融机构眼中,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复杂挑战,中国经济是为数不多提振全球预期的积极因素,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中国经济反弹势必将为全球经济注入一剂急需的强心针,从而抵消欧洲的疲软和美国正在出现的衰退阴影。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间西方一直低估中国。
在中国政府取消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清零政策后,中国经济活动在1月份摆脱了长达数月的低迷状态,这对今年面临一连串挑战的全球经济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30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认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将改善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
中国经济复苏将溢出到一系列全球企业和新兴市场,形成足以吸引投资者的势头。
一位经验丰富的澳大利亚华裔商人说,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经济的反弹速度以及中国经济将如何提振澳大利亚经济,抬头看看天空就知道了。尤其要关注两国间航班数量有没有增加,特别是来自中国金融重镇上海的东航航班。
显示 1248 条中的 321 到 340 条结果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图说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