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批商品卖给十多亿中国消费者的前景让我们的快消行业巨头们垂涎不已。但去年全球陷入了卫生和经济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重新洗牌和新的力量对比。我们正面临一场刚刚开始的经济博弈,这场博弈越来越有利于去年比西方竞争者获得更多活力的中国企业。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工业、出口较快增长,投资、消费稳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海外机构和舆论认为,中国今年前两个月多项经济指标超预期,反映其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今年中国经济表现料将持续向好。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份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主要指标同比增速较高,扣除基数影响,主要指标增势平稳,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称在华外企看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2021年可能是中国正式从优先考虑GDP数量转向优先考虑GDP质量的时刻。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日前在日内瓦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防疫措施成功、经济具备韧性和宏观政策有效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三大关键因素。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当地时间3月9日发布了最新的中期经济展望报告。
经济学家们正在分析中国最新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他们看到,中国在慢慢撤出针对这场疫情推出的刺激措施的同时,实现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有所增强。
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全球关注“中国蓝图”。2021年全国两会释放的信息,进一步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这份中国经济的“综合评价表”显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0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447元,比上年增长2%。
中国又一次创造了历史奇迹——消除了贫困。中国是如何战胜贫困的?中国的脱贫经验是否值得俄罗斯借鉴? 俄罗斯A市场公司分析部主任阿尔乔姆·杰耶夫认为,40年来中国在脱贫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不是投入一万亿元人民币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伊朱日前在阿布贾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表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这绝非运气和偶然,而是中国体制和经济规划理念带来的必然结果。
春节,是外媒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刚刚过去的牛年春节假期里,创新的拜年方式、旺盛的线上消费、就地过年助力的“宅经济”……中国经济社会展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受到外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2020年中国出色地通过了自改革时代开始以来的首次真正的压力测试。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恶化给经济增长和经济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尽管GDP出现了自1976年以来最慢的增长,与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相比,中国的经济2020年仍强劲收尾,而世界其他地区仍在与大流行病及其经济影响作斗争。
这个特殊的春节,中国很多人都在原地过年。少了“人口大迁徙”般的春运客流,过年的喜庆气氛和繁荣场景却并未缺席,反而添了不少新意。电影票房的井喷、消费的旺盛与短途旅游的蓬勃发展更是让世界惊叹。牛年春节,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澎湃活力,也感受到了中国传递的信心与希望。
2021年春节假期,中国农历牛年迎来“开门红”。2月11日—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春节档电影票房超80亿元。
伴随着中国春节向世界传递的祥和气息,中国经济也向世界传递着信心活力。
中国迎来了“金牛年”。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牛象征力量、纪律、高尚和勤奋工作,这些都是实现繁荣的关键。许多人将牛的坚韧和抗压能力与中国经济相提并论,并预言在这一年中,中国将继续巩固其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地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财政事务部主任维托尔·加斯帕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专访时表示,中国采取了强有力财政措施应对新冠疫情,这对中国经济复苏起到重要作用。
显示 1260 条中的 541 到 5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