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线召开,海内外经济学家们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进行了相关解读和深入探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4%,较1月份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
中国的新战略把重点放在“双循环”概念上。在这个听上去很专业的说法背后,隐藏着一种可能改变全球经济秩序的想法。中国将不是作为一个通过贸易和投资与世界联系的单一经济体来运转,而是正在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双叉经济体。
随着经济加速增长,北京进一步加快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者角色的步伐,并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拉近了与美国的距离。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高出2月1.3个百分点,结束了自去年12月以来的回落趋势;服务业更是强劲反弹。由此,北京又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年份。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先锋领航日前发布的经济前景展望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彰显弹性,这导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上调。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3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较2月份上升1.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较2月份上升4.9个百分点。当日,多家外媒发布相关报道,认为中国经济正持续复苏。
德国巴伐利亚州经济联合会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比重将持续增加。
近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1—2月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最新数据。其中,消费、投资、进出口均出现大幅反弹,同比增速均超30%。这份炫目的成绩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经济良好的复苏态势。“超出预期”“积极因素增多”“令人羡慕”……各大外媒一片赞叹,并对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充满期待。
把大批商品卖给十多亿中国消费者的前景让我们的快消行业巨头们垂涎不已。但去年全球陷入了卫生和经济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重新洗牌和新的力量对比。我们正面临一场刚刚开始的经济博弈,这场博弈越来越有利于去年比西方竞争者获得更多活力的中国企业。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工业、出口较快增长,投资、消费稳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海外机构和舆论认为,中国今年前两个月多项经济指标超预期,反映其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今年中国经济表现料将持续向好。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份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主要指标同比增速较高,扣除基数影响,主要指标增势平稳,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称在华外企看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2021年可能是中国正式从优先考虑GDP数量转向优先考虑GDP质量的时刻。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日前在日内瓦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防疫措施成功、经济具备韧性和宏观政策有效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三大关键因素。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当地时间3月9日发布了最新的中期经济展望报告。
经济学家们正在分析中国最新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他们看到,中国在慢慢撤出针对这场疫情推出的刺激措施的同时,实现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有所增强。
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全球关注“中国蓝图”。2021年全国两会释放的信息,进一步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这份中国经济的“综合评价表”显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0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447元,比上年增长2%。
中国又一次创造了历史奇迹——消除了贫困。中国是如何战胜贫困的?中国的脱贫经验是否值得俄罗斯借鉴? 俄罗斯A市场公司分析部主任阿尔乔姆·杰耶夫认为,40年来中国在脱贫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不是投入一万亿元人民币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显示 1248 条中的 521 到 540 条结果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图说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