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1月份工业服务业继续回升,投资消费不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挖掘机产量35098台,同比增长42.4%;前十月挖掘机产量307284台,同比增长32.7%,创历年新高。
40年来,中国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增长率,但这种众所周知的高增长正在走向终结,其原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全球因素。在分析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前景时,有三个挑战尤其引人注目:从劳动力过剩社会转变为劳动力稀缺社会,主要增长动力从投资转向创新,以及中国的全球地位从正在崛起的大国变为真正的大国。
毕马威中国12月9日发布《2021年宏观经济十大趋势展望》报告。报告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中国经济表现超出预期。这让其对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信心,预计全年GDP增速将达到8.8%。
过去30年来,中国和印度都跻身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在扶贫方面,两国的成就是惊人的。这两个国家已经令大约10亿人脱离贫困,其中中国贡献了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三。 然而,虽然30年前这两个经济体在很多方面是相当的,但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在几乎每一个社会和经济方面上,中国的表现都超过印度。
德国联邦议院当地时间12月9日就下一年度财政预算展开辩论。德国总理默克尔为政府2021年高额的财政预算和债务进行了辩护,并强调全球经济力量正在发生改变。
《金融时报》7日报道称,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上升,推动中国贸易顺差创下最高月度纪录。根据7日公布的官方数据,以美元计价,11月出口同比增长21.1%——创下自2018年2月以来的最高增速。出口促进中国从新冠疫情中迅速复苏,并增强了中国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全球贸易主导地位。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2.1%、56.4%和55.7%,高于上月0.7、0.2和0.4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位于年内最高点,并且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中国官方发布的这些最新经济数据,引起了多家外媒的持续关注。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刚刚签订不久,中国就表示,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上述选择表明,中国倾向于加入区域大型自由贸易协定。现明确的是,全球化的确是中国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任何有关中国经济与多边贸易体系脱钩的言论至少可以说是不现实的。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日前刊文指出,衡量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活动的指标分别攀升至3年和8年来最高水平,表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复苏范围正在扩大。
国家统计局11月30日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2.1%、56.4%和55.7%,分别高于10月0.7、0.2和0.4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位于年内最高点,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其中,出口和服务业表现抢眼,联手助力经济稳定恢复。
2020年中国经济呈现V型反转与稳步复苏特征。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回归常态。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年度论坛(2020-2021)日前召开并发布了主题为“迈向双循环新格局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年度报告。
11月28日,由新华网主办,新华网思客、新华网浙江分公司承办的“2020新华网思客年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年会聚焦“中国经济的下一程:新理念 新征程 新蓝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在会上发表题为“立足国内大循环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的主旨演讲。
今年年初,当新冠疫情在中国境内蔓延时,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骤降。但中国从疫情中迅速恢复,而其他地方仍处于疫情造成的混乱中,这种形势正鼓励大量资金涌入中国。这种转变将可能支持中国的中长期规划,其目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逐步放开对外国企业投资中国国内行业的限制。
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举行。600余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针对“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深入交流研讨。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成效持续显现,10月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海外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率先恢复,为稳定世界经济做出重要贡献,为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宝贵经验。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日以视频方式签署。一个涵盖全球约30%的人口、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额的巨型自贸协定,将从此正式启航。北京学者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中国经济优势将因此进一步巩固。
2020年,中国已崛起为全球主要强国。彭博社经济部预测,到203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或许也将成为世界最强大的政治角色。中国的崛起不过是已然开始并将在今后几十年加速的一个更宏大转变的组成部分。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唐登杰在11日在北京表示,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在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主要经济体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从隆冬到金秋,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显现疲态,但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成为带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力量。如期而至的“双11”让中国市场的韧性、潜力尽显:家底厚实,购买力强劲,产供销运快捷高效。
显示 1260 条中的 601 到 62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