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欧洲在调子上发生了变化,大西洋两岸在如何应对对华关系中的多重挑战上仍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布鲁塞尔拒绝华盛顿似乎盛行的零和游戏,认为与北京的深刻分歧不应阻止它在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上与中国合作。
5G是最新一代的无线技术。它甚至比前面几代通信技术更能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巨大利益。但是,5G也开始被视为关键基础设施,因此已成为当今全球大国之间最大的竞争领域之一。本文主要关注欧盟及其与中国的关系,旨在更好地了解5G辩论的核心利益。
6月17日,欧盟推出防范外国企业不公平竞争白皮书,考虑采取明智和平衡的政策来保护欧洲单一市场的完整性,避免享受国家补贴的外国企业在欧盟市场上与欧盟企业不公平竞争。然而,在全球资本流动萎缩和来自中国的现有外国直接投资有限的背景下,几乎不存在过度敞口风险。实际上,双边投资流动的加深对中欧双方都有利。
经贸关系在中欧关系中长期发挥着“推进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也是中欧之间最紧密的利益纽带。中欧经贸关系经历了从贸易为主向贸易与投资并重,再到贸易、投资、金融和产业合作并举的开拓和发展,不断在挑战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建规立制。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的一项重大决策,大部分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高东西方连通性,加强区域合作并促进贸易和投资,被誉为中国捍卫全球治理雄心的宏伟方略。作者认为,为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并在欧盟市场发展这一连通性项目,中国必须积极加强与欧盟成员国打交道的统一叙事和通用方法。
2020年,在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守望相助中,中国和欧盟迎来建交45周年的历史时刻。45年来,中欧关系被不断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内涵。
来自19个国家的分析显示,新冠肺炎危机期间,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复杂。有专家指出,新冠肺炎危机期间中国首次对欧洲公民、政府和更广泛的欧洲事务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在危机期间,与中国的关系如何发展可能会对中欧关系产生持久影响。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6日在《布鲁塞尔时报》等欧洲媒体发表文章,纪念中国与欧盟建交45周年。文章说,45年来中欧关系被不断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内涵。在抗击疫情中,中欧选择同舟共济,再次证明彼此是相互需要的伙伴。
当前,世界政治正在发生巨变。旧的权力结构仍然主导着日常政治,但不再无可匹敌。有关后自由主义秩序的新观念应运而生。在有关中国崛起的辩论中,其对自由世界秩序的影响成为焦点。如果欧洲认为可以接受中国作为世界秩序永久的一部分,那么欧洲行动者将不得不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中美贸易战使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被放在显微镜下仔细研究。欧盟是否应该挑战中国的贸易惯例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还是说欧中应该开展外交,启动谈判,为达成自由贸易协定铺平道路?对中瑞两国2013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的仔细研究表明,要想取得成功,中欧之间的贸易谈判将需要做出很多改变。
尽管布鲁塞尔和许多欧盟成员国都呼吁对中国采取共同的、更强硬的方法,但欧盟对北京制定连贯统一的政策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主要有三个原因:(1)中国既是欧洲的福音,也是欧洲的威胁;(2)欧盟成员国在中国问题上存在分歧,而中国又利用了这些分歧;(3)欧洲议会内部的各个政治家族之间存在差异。
全球力量平衡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西方,长期以来构成跨大西洋同盟基础的共同价值观正在受到侵蚀,这一进展与安全关系的松动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西方似乎将目光集中在了中国身上。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对中国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
12月3日至4日举行的北约峰会表明,北约正在将重点转移到中国。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来自中国的安全担忧是其通过投资欧洲基础设施来购买政治影响力。将中国确定为威胁,可能有助于看似毫无目标的北约确立存在的理由,但其正在重复20世纪90年代对俄罗斯犯下的错误。
在12月份于伦敦召开的北约特别峰会上,北约首次把中国崛起列为挑战。但是,中国的崛起不会使中国成为北约的敌人。一方面,中国在欧洲的金融投资完全是由经济和技术合作驱动的,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另一方面,美国和欧洲在北约内部采用的对华方法的唯一目标是维持北约的统一。
12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北京发布《欧洲蓝皮书:欧洲发展报告(2018~2019)》。
欧盟应与中国建立更紧密联系。这将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在内部协调其对华方针,并确定优先的行动和方法清单。与此同时,在世贸组织作为国际贸易总体组织框架的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现在是时候考虑一下中欧经济贸易协定了。这并非要进行谈判,而是要启动分析工作和双方专家之间的交流。
中欧经济和外交关系的成熟并没有自动促使两国建立友好关系。过去几年,布鲁塞尔对北京对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日益感到不安,尤其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BRI)提出后。欧盟委员会3月份发布了 “欧中战略展望”,将北京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经济竞争者,以及合作和谈判伙伴。
中欧关系暨中捷建交70周年研讨会日前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中捷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欧和中捷关系发展。
在战略公开信中,欧盟称中国“是追求技术领先地位的经济竞争者,也是推动替代治理模式的系统竞争对手”。的确,意中签署谅解备忘录引起了激烈的批评,但从长远来看,它使意大利在充当对话伙伴方面占上风。意大利是否会担任这一角色还有待观察。
中国和欧洲正面临着类似的全球挑战: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单边主义。全球稳定和国际秩序正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威胁。在共同的全球威胁下,中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要求。中国真诚希望欧洲保持强大、向前发展、和平稳定。中国人从未将欧洲视为一种威胁。
显示 85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