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运载货物种类从最初的日用百货、服装产品,拓展至机械设备、水暖建材、汽车等200多个品类,开行班列线路21条,通达欧亚19个国家和地区、26个城市。
10月25日5时许,一列装载汽车电子零配件等货物的“东盟快班”缓缓驶出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预计最快2周后将抵达波兰马拉舍维奇。这是从重庆正式发出的首趟“东盟快班”,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两大贸易通道在这里实现“无缝衔接”。
10月20日一早,今年首列“中欧班列—进博号”抵达上海。这些第七届进博会的展品将被电动货车装载转运,进博展品参展道路更加绿色。
八项行动提出一年来,互联互通建设成为其中重点推进方向。以中欧班列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为代表的中欧通道建设持续提质升级。
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开行1807列,运载货物144536标箱,笼车商品车出口1067车,合计同比增长8.4%。
今年以来,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货运量明显增长。欧盟出于地缘政治风险的考虑,也在加紧联络中亚各国大力推动这一连接欧亚大通道的建设。然而,随着海运价格的明显回落,中欧班列跨里海运输的稳定增长仍面临巨大挑战。
今年截至10月9日,绥芬河站累计开行中欧班列755列、72454个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7%和12%,班列数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穿山越海,横贯欧亚;连点成线,织线成网。随着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的推进,中欧班列(西安)服务全国向西开放的“集结”效应不断显现,一个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在丝绸之路起点加快形成。
国庆假期,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不停歇,优化流程,科学调度,保障常态化开行数量日均超22列。
记者从国铁乌鲁木齐局获悉,截至9月30日,今年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5802列,通行数量创出历史新高。
“多式联运”是实现物流降本增效、畅通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重要抓手。近日,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陕西分赛闭幕,“西部多式联运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斩获大赛商贸流通赛道一等奖。
新疆霍尔果斯与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如今是我国中欧(中亚)班列“三通道五口岸”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面向中亚、欧洲国家地区的重要支点。
德国杜伊斯堡港口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库斯·班恩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欧班列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走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里的团结村中心站,只见龙门吊起落不停,集装箱码垛如林。在不远处的重庆铁路口岸,刚刚通过中欧班列运抵的进口汽车准备接受检测,一批国产赛力斯汽车也已“整装待发”,即将出海。热火朝天的景象彰显着园区的开放活力。
作为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唯一进出境口岸。数据显示,2023年,二连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和口岸交接列数均创历史新高,全年进出口货物运量达到1700万吨,书写了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贸易互通新篇章。
9月20日,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发车仪式在西安浐灞国际港举行,标志着西安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9月20日,中欧班列(西安)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对接洽谈会举办期间,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重磅发布《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发展报告(2024)》。
9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委内会见格鲁吉亚第一副总理兼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部部长达维塔什维利。
9月3日,参与“漫步中国·郑州行”中非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的东非11家主流媒体和机构代表16人实地参访中欧班列集结调度指挥中心、宇通集团等地,看不靠海、不沿边的河南如何实现由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的转变,解读新质生产力逻辑密码,感受河南高水平对外开放。
截至8月27日,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较去年提前36天突破5000列,达5017列,同比增长14.2%。
显示 1742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