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石家庄中欧班列开行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至10月16日,石家庄国际陆港今年已累计到发中欧班列866列,超过去年全年839列的开行总量,国际物流大通道效能持续增强。
截至10月18日,中欧班列东通道实现进口货物2781.8万吨,入境中欧班列2669列274920标箱,贸易流动为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注入稳定动能。
10月15日,以“支点湖北 智链全球”为主题的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在湖北武汉举行。开幕式上,中欧班列(武汉)开往瑞典、丹麦、挪威等北欧三国的新线路宣布首发。
截至10月14日,自2013年开行以来,由呼和浩特海关监管、经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货运量突破2000万吨大关,已达2057.2万吨,开行列数近2.1万列。
截至目前,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线路已分别达127条、89条,运载货物从最初的电脑、手机等,扩展至新能源汽车、工业机械、粮油等200余种产品。
“十四五”以来,从“钢铁驼队”穿梭亚欧到远洋巨轮连通四海,从跨境铁路串联山河到合作园区孕育生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为骨、贸易合作为脉、民心相通为魂,织就了一幅互利共赢的全球发展画卷,成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的生动实践。
自2016年3月开出首趟中欧班列以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班列通行数量稳步增长,班列累计开行总数增长到1万列用时54个月,而从4万列增长到5万列用时不到13个月。
一趟车,两趟货,重去重回最赚钱。如今,从石家庄出发的中欧班列也把来回生意做活了。去时琳琅满目,回时满载而归,“钢铁驼队”正在跑出更大效益、更强动能。
10月8日,1293次中欧班列满载汽车配件、日用百货等商品,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境,标志着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中欧班列达到3000列,较去年提前39天,实现连续3年年内出入境中欧班列突破3000列。
国庆中秋假期,在福建漳平,中欧班列及海铁联运货场高位运转。繁忙背后,是一群“90后”“00后”青年,他们坚守一线,保障着节日期间货运畅通。
依托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一批批机械设备、智能网联汽车等商品源源不断走出国门,同时欧洲的母婴用品和东南亚的大米水果等回程货物也陆续抵达,这一区域从曾经的开放洼地成为了中国连通欧亚的开放高地。
从丝路古道到现代枢纽,如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五条国际铁路走廊贯穿而过,今年过境运输量将达3300万吨。记者一行近日来到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阿腾科里口岸及阿克套港,亲身感受中哈物流合作的加速度。
9月29日,河北省国际陆港有限公司所属河北陆港临发物流有限公司业务首发仪式在邢台临西“国际轴之城”举行。
9月26日,满载汽车配件、数码设备、日用百货等货物的X846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标志着首趟跨波罗的海铁海联运中欧班列(西安—汉堡)顺利开行。
9月27日凌晨,随着绥芬河口岸临近国境线区段最后一根中俄“套轨”顺利连接,中欧班列“东通道”滨绥铁路绥芬河至国境线提质改造工程全线贯通。5时许,改造后的新线迎来首趟出境货运班列通过,标志着这一关键工程通车投用。
面对全球经济的复杂变局与地缘政治的持续挑战,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钢铁动脉,日益彰显其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的独特价值。面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变革和国际贸易格局的不断调整,中欧班列的未来发展备受各方关注。
9月17日,2列满载日用百货、电子元器件、新能源设备等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先后从义乌西站驶出,标志着2025年浙江中欧班列(含中亚方向)累计开行已突破1000列。
近日,首列从哈萨克斯坦的十月镇始发、满载着55车共110个货柜小麦粉的中亚班列,经阿拉山口岸入境,顺利抵达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香炉山站,并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进行分拨,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正式实现去程与回程的双向贯通,湖北省第二条与中亚及欧洲贸易的国际铁路联运通道全面打通,进一步提升了武汉在国际物流中的枢纽地位,形成了更为完备的国际国内双循环物流体系
中欧班列(浙江)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开行5周年暨接车仪式9月9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阿塞拜疆官员在活动上说,将推动提升途经该国的中欧班列数量。
9月8日,一列满载“重庆造”汽车的中欧班列(成渝)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据重庆铁路物流中心统计,今年1月至7月,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3400列,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显示 179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