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引人才、半导体和双边贸易等几个重要领域,从特朗普到拜登,被支持者称为“强硬”的美国政策都事与愿违。
中国面临着另一些可能更艰巨、规模更大的任务。这指的是与美国的全球竞争。这种危险的对抗加剧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美国对中国实施各种控制和制裁措施,意欲减缓其经济增速并限制其获得高新技术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会选择什么战略?中国试图同时解决多项任务,而这些任务决定了它选择的路线。
多年来,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建立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关系,探讨中美关系和全球事务关键问题。自2015年以来,二者共同主持中美全球经济秩序对话。本文由参与对话的中美学者撰写的一系列关于全球经济秩序的平行文章组成。
在液化天然气问题上,中国和美国关系一直很复杂。但在经历一些曲折之后,美国现在是中国第二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几家中国公司已经签署长期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协议。这是一个重大转折。这也表明,将这两个地缘政治对手联系在一起的商业逻辑是强大的,而且将持续存在。
中国能赢得技术竞赛吗?哈佛大学的贝尔弗科学和国际事务中心有关“伟大的技术竞争”的新报告回答说:是的。这份报告并非危言耸听,其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已经取得如此非凡的进步,以至于现在它是全方位的竞争对手。
美国对华态度一直在向更具对抗性的方向发展,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但随着中国成为太空探索领域的领导者,外层空间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正在增强。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一份最新报告说,美国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扩大与中国在卫生安全领域的合作,在上个月两国领导人会晤的基础上增强它们在该领域的关系和势头。
美中双方需搭建桥梁,而非摧毁桥梁。相互理解会促成互信,合作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久而久之,这些可能性可能变得无穷无尽。
美国发起的所谓“民主峰会”将于近期以视频形式举行。这一活动不仅将给国际社会制造“分裂感”,同全世界急需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的氛围格格不入,而且还为中美关系带来新的风险。
过度关注中国崛起,终将造成乱花经费、政策选择反应过度以及视野狭隘等问题,还会对其他不断显现的威胁或机遇视而不见。
文章指出,应避免对中美关系过度期待或过度失望。认识到政治在两国的重要性,两国内部对彼此的负面声音加剧,使得双方都不肯先低头缓和态度,但为双边关系考虑,两国需要在保持双边关系持久性上更加耐心
随着中美战略紧张局势加剧,许多人认为,中美两国展开了“新冷战”。这种观点暗示华盛顿或北京可以战胜对方。然而,考虑到中美双方相互依存的程度和共享的重要利益,上述观点并不可取。
改善美中关系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子孙后代都是如此。2022年可能是关系回暖之年。
从气候变化到国内失业,美国统治阶层通过指责中国来转移责任。但中国的贸易做法对美国工人造成的伤害要比美国政府失职造成的伤害更少。美国的贸易政策无法解决美国数不清的社会经济问题。
为最大限度影响中国如何追求利益,美国需要推进一项战略,既能确保长期盟国的参与,又能获得美国公众和关键政治选民的持续支持。
气候变化是对各国能否“一边争夺全球主导地位,一边携手拯救世界”的终极考验。如果美国和中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合作,它们就无法在任何方面合作。
美国开国先贤基于对“人性本恶”的假定,曾设计出一套有别于欧洲传统的权力制衡系统,即通过三权分立的“低效民主”,来防范体系本身崩坏。再加上政党制约、“司法独立”以及媒体监督,以弘扬国内思想领域的多元主义。
想通过外部压力使中国体制符合美国模式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切断双边关系不会改变中国可观的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而只会削弱美国在一些领域内本可加以利用的优势。
国庆7天长假时,中美关系连续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10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华盛顿一智库发表拜登政府对华经贸政策演讲。6日,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苏黎世举行会晤。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外交政策问题频出。曾担任过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和8年副总统的拜登,被认为是外交事务老手,美国现任国会议员更是没有比他访问中国次数更多的了。拜登担任总统初期信誓旦旦地表示作为世界领袖的“美国回来了”。
显示 330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