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47家美国在华商会、企业的60位代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及相关司局负责人围绕“十四五”中国发展和市场机遇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有可能将再次导致出现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性双边关系局面。但是,仍然存在的一种可能性是,这两个国家之间已经存在的显著的相互依存和对合作的需求,可能会对双边关系产生缓和作用。
美国和中国的决策者需要以一种接受竞争并确定其边界、容忍分歧、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重建两国关系。即使不确定性增加,拜登政府仍需作出一些关乎战略、政策和进程的重大决策,它们将为当今全球事务最重要的局势变化奠定基础。
阿拉斯加对话为中美两国下一步该怎么做给出了答案:相向而行。中美不应通过相互诋毁来回避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应该在承认本国不完美的同时,学会认识到两国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积极作用。一直以来,两国经常协调一致地开展合作,推进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这样的做法应该继续下去。
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的美中高层战略对话的生动视频片段传遍了全世界。乍一看,它们似乎非常荒谬。显得很荒谬的首先是美国人的言行。有人会问,美国人邀请中国高官去美国,去遥远的阿拉斯加,只是为了吵架吗?有礼貌的人不会这样待客,实在不知道美国这样做是为什么。
美中两国高级官员在阿拉斯加举行了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的首次会晤。这次会晤曾被说成双方阐明各自众所周知立场的一个机会,但却连这一很低的期望都落空了。既然两国政府各有各的诉求,美国就应该设法缓解紧张关系。一个办法是逆转特朗普政府的某些不明智做法。
美国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尽头是必须认识到,中国已经是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对手。但是,美国还没有决定接受或承认这一已经是历史现实的状况。
对美国的许多政治领导人而言,治理国家已经变成体育、娱乐项目,甚至无脑的部落战争。相反,中国真的重视国民教育、建设基础设施、在商业和科学领域采取最优做法,而且在提拔政府官员时任人唯贤。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多的主角作用,更多地参与多边组织例如联合国维和组织的活动。与此同时,美国在衰落。面对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我们会重新回到两极世界吗?这个两极世界又有什么特点?与上个世纪冷战的两极格局又有何区别呢?
本文从以下5个关键领域分析了中美关系走向:经济关系;疫情;气候变化挑战;区域竞争以及与盟国合作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采取基于价值观的对策。
新兴大国挑战老牌大国的历史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历史。无论双方采取什么策略,无论事态如何发展,美中之间的结构性紧张关系都将加剧,竞争也将加剧。 这不可避免。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危机和冲突也不可避免。
拜登政府选择建立针对中国的联盟。这实际上这却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阻止中国的挑战对美国构成经济和技术冲击。这种“拉帮结派”势必会阻碍进步,不仅在应对重大全球挑战(例如全球变暖和疾病)方面,而且在理顺世界贸易和经济体系方面。
北京呼吁美国不要动辄“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发表上述声明的是中国外长王毅。尽管美国总统易人,但白宫仍然继续指控中国侵犯人权、在印太地区制造威胁、窃取美国技术。在专家们看来,两国矛盾的根源在于北京经济实力愈加强大,华盛顿的遏制已力不从心。
世界治理既不会按照中国的指令也不会按照美国的指令,而是按照世界最大的两个国家发展轨迹影响下的国家共同利益。
美国的傲慢自大始终是个危险,但夸大恐惧亦是如此,这会导致过度反应。中美双方必须警惕误判。毕竟,我们面临的最大危险往往是我们自己犯下的错误。
美国面前没有不共戴天的敌人,也不再领导一个所向披靡的联盟,而且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远比对抗获利更多。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认为,中美将长期陷入战略竞争,这构成了全球地缘政治以及国际经济的新背景。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反映中国、美国和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
美国必须清除其认为新遏制政策是对付共产主义的灵丹妙药这一错觉。相反,这种大错特错的幻想对美国来说更加危险。
拜登政府应该吸取50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教训:现实地关注保护美国利益所必需的地缘政治目标是最有效的,而实施政治工程以推广美国价值观的努力则是最糟糕的。
美国和中国正在施行的策略将随时间推移在全世界产生连锁反应。美国需要制定一项制胜战略,这项战略的核心应从国内开始。
显示 330 条中的 101 到 1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