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和拜登的领导下,美国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几乎唯一同意的事情就是要防止中国取代处于权力顶峰的美国。那么,他们能做到不爆发战争吗?在这一紧张时期,欧洲应采取什么立场?
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美国和中国在重大全球问题上的所有合作几乎都结束了。拜登执政6个月后,钟摆没有摆回。相反,拜登依然对中国强硬。随着美中竞争的升级,建立合作机制的需求也将增加。
虽然美国政府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美国对华关系的现实,但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明白与中国展开大国竞争的含义。技术是新竞争的核心,而美国决策者依靠的是一种成熟、经过时间检验——可惜很过时——的战略视角。
“双循环”是一个新的流行语,现在频繁出现在中国媒体和官方叙述中,它实际上是什么意思?那些不熟悉中国、经常被中国事务弄糊涂的人开始质疑,这是否是中国退出当前与美国竞争和对抗的迹象,或者中国只是完全战略撤退?
拉美决不能盲目服从美国,谁能够与拉美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我们就应该支持谁,就应该与谁建立联系。
美国许多行为直接导致美中双边关系恶化,华盛顿在对华立场上也并未达成共识。对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的担忧被夸大了。致力于与中国“脱钩”损害了美国的国际角色和声誉,也影响到了那些正在努力建设一个更加人道和宽容社会的中国人。
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中美冲突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鉴于国际经济体系的这些变化,欧盟正被迫提升其全球地位。欧盟应制定一项可以由欧盟在未来几年在多个层面自主实施的全面对外经济政策战略。这一更加自主的对外经济政策战略不仅需要国际成分,还需要国内成分。
随着中国和美国把加紧拉拢东南亚国家作为两国间激烈争夺的一个方面,该地区国家面临的选边站压力正与日俱增。
北京与华盛顿的关系一直在不稳定的平衡点上僵持。美国显然很害怕越过横亘在与华竞争对抗跟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之间的界线。无论是美国官员的表态,还是不久前的中美天津会谈,均证明这一点。
与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影响作斗争正成为美中竞争的另一个领域。但美国目前明显处于下风。在疫苗生产的早期,美国的政策侧重于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从一开始,中国就试图将其生产的疫苗作为外交政策工具。这进一步削弱了美国作为致力于解决全球问题的超级大国的形象。
韩国等与美国和中国有着长期伙伴关系的国家——特别是在经济和安全方面——现在正在对这些交往采取更灵活的方式。韩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奉行选择性合作的政策,以避免与中国过度敌对,同时尽量不淡化其与美国的联盟关系。
与中国展开大国竞争的目标,是进行“可控的战略竞争”,这要求美国及其盟友避免把中国妖魔化。
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都将成为能与美国比肩的经济大国;考虑到美中经济相互依存关系,拜登对华政治战也将重蹈前任覆辙。
华盛顿正在千方百计削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凭借持续不断且不可阻挡的增长,后者可能将在几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美国不再是从珍珠港灾难中恢复过来并赢得二战的国家,也不再是在与苏联长期意识形态冲突期间在道义和经济上都能维持自身的国家。今天的美国人感到困惑和迷失。一旦泥足崩塌,美国巨人或将永远不会崛起。
对于东盟国家而言,它们并未将中美竞争视为“威权”和“民主”国家之间的冲突,而是一个关乎生存的问题。因为在这两个大国之间的任何冲突中,输家不可避免地总是夹在中间的弱小国家。对于中美竞争,东盟国家将继续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对冲和做出外交政策决定。
有必要冷静反思中美竞争对西班牙的影响、其可能的演变路径以及西班牙试图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或者至少适应其演变以保证西班牙人的福祉。鉴于此,本文是一份具有明确实际使命并以决策为导向的报告,旨在激发公共部门和西班牙社会之间就一个对西班牙未来非常重要但尚未得到足够关注的主题进行辩论。
在数据驱动的经济中,中美陷入一种浪费且相互损害的脱钩动态:中国正被迫在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浪费资源进行创新,而美国也试图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发展能力。
保持科技优势被视为美国赢得与中国竞争所需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基石。毋容置疑,美国及其合作伙伴有意愿并有能力保持其技术优势,但在未来数月乃至数年中,需要制定更全面、更实用的议程。
现在说全球经济脱离困境还为时尚早,但随着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以及新冠疫苗的推出,决策者应及早为疫后时代作准备。对于东盟经济体而言,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很重要:国际经济合作;经济韧性和安全性;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
显示 277 条中的 81 到 10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