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举行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高端对话专题活动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面对疫情对“两链”的冲击,探讨如何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企业和政府如何应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全力抗疫的同时努力做好复工复产,全力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但疫情的全球扩散,又给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带来新的挑战。全面审视中国当前供应链状况,深入思考如何破解全球供应链稳定困境,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疫情之下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不仅未见降温,反而越发火热。据中方统计,今年1-4月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39.4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43.3%,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投资额增速的三倍以上;同期,东盟对华实际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3%,在前四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整体缩水6.1%背景下相当亮眼。
如果你认为电子商务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灵丹妙药,那你还需要三思。虽然网上购物活动因消费者避免外出而激增,但它掩盖了支撑电子商务的供应网络中的其它弱点。电子商务带来便利,但它只是复杂的供应链体系前端一个元素。
未来中国制造业需要根植全球市场,持续发展,应注重建立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如同“黑天鹅”,遮蔽世界经济,冲击全球市场,让全球供应链经历严峻考验。
在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重创的当下,我国的产业发展产生也受到了较大影响,电子、汽车、机械、化工等产业受影响最大。专家认为,我国应坚持融入和参与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并着力打造更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应强化合规管理,提升合规竞争力。
全球制造商大多对印度敬而远之。而身处印度的制造商面临诸多障碍。印度是否进行新的改革,莫迪呼吁的自力更生是否意味着保护主义加剧,这些在未来几周将会变得明朗。但无论如何,仅靠地缘政治无法帮助印度达成所愿。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包括中国、欧洲和美国在内的全球价值链的中心国家。疫情对国际生产网络带来了严重影响。当然,要完全量化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的影响还为时过早。如果要避免全球经济长期陷入困境,那么联合国和其他多边政策机构所倡导的协调一致的政策应对措施或许是摆脱迫在眉睫的经济危机最有希望的途径。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对52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7%。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中国与相关国家稳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外向型企业遭受内外部多重冲击。调研了解到,面对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严峻挑战,“走出去”难度加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拟调整产业布局以应对海外风险。
世界银行和其它开发银行,包括它们的私人部门,可以通过提供资源和鼓励私人投资来帮助促进各国之间的契约。它们还可以向各国政府提供财政、技术和咨询支持,以改进它们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反应,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开发银行还必须率先通过提供医疗用品和服务向贫穷国家提供救济。时间是关键。
在保障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我国企业加班加点,扩大产能,千方百计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对重点产业链的固链强链来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特朗普政府奉行的多项政策符合美国欲在经济和技术领域与中国脱钩的倾向,包括增大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的权力;更多地使用出口控制方法,特别是实体清单;以及威胁要利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迫使美国企业回到美国。如果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将会导致中美经济长期脱钩,改变把两国捆绑在一起的全球供应链。
商务部部长钟山30日说,要加强防疫物资国际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全球开放合作环境。
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一级巡视员任虹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全货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下一步将鼓励航空物流企业提升国际航空货运能力,以稳定供应链。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全球生产链、供应链、服务链及产业集群会发生很大变化,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经济圈将会成为世界产业发展的中心,全球供应链将“从西到东”转移,可归纳为“四个东移”。
“全球供应链受疫情冲击”专项监测显示,随着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全球供应链问题对三类企业冲击面较大;境内、境外、跨境物流均存在不畅;全球供应链受冲击国家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高度重合;互联网和数据智能技术在企业自救方面正发挥关键作用。
显示 289 条中的 241 到 2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