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发达经济体不同,疫情后新兴市场国家的GDP轨迹明显低于疫情前的估计。许多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目前发展轨迹是增长缓慢、投资和公共支出水平低,以及偿债负担不断上升。不过,还有另一条路可走,这条路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和股市带来更好前景,同时降低系统性债务违约风险。这是一条寻求加速绿色、包容和有韧性增长的道路。
德国经济研究所维持其对全球经济增长6.7%的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产出预计将增长5.2%,比2021年第二季度的预计值提高了0.3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产出将增长4.2%。
由经济集中、全球价值链、金融中心、数字网络和主导货币的持久霸权地位引起的全球经济不对称正变得越来越难以忽视。在日益强调两极分化和权力关系的时代,本文以跨领域的经济视角分析了全球不对称现象。
2020年官方公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死亡人数接近200万人,并在2021年继续快速上升。以购买力平价衡量,2020年世界经济活动下降3.3%,这是和平时期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下降。虽然这场危机影响整个世界经济,但在世界各地影响非常不均衡。
在本世纪初,发展中经济体是无限乐观和勃勃雄心的来源。如今,南非遭受叛乱重创,哥伦比亚发生暴力抗议,突尼斯面临宪法危机。不自由的政府正在盛行。巴西、印度和墨西哥的独立机构受到攻击。这波动荡和专制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冠病毒的影响,病毒暴露并利用了种种弱点,从腐败的官僚机构到受损的社会保障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全人类造成严重影响。当前,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是国际社会的首要任务。“病毒无国界”,在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已收获早期成果的“一带一路”成为相关国家合作抗疫的有利平台。
国际社会期待G20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者和最大的经济体,不仅在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率先采取雄心勃勃的行动,而且通过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欠发达国家。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各界专家学者聚焦当下热点话题,共同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动全球化和参与全球治理建言献策。
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国联邦债务飙升,甚至已经超过经济规模。为此,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极力推进全球最低税率,也就不足为奇了。四年前,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要减税;四年后,美国时任总统拜登要加税。但不管加税还是减税,他们都致力于要把税收留在美国,其本质也仍是受“美国优先”的狭隘战略思维所支配。
尽管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激增且许多国家重新采取了遏制措施,但全球经济在2021年头几个月仍保持在正轨上。
近日,多个金融机构针对202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化趋势进行展望,并针对具体领域给出了相应分析与建议。
经济增长率应在2021年下半年提高,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几乎保持不变:德国经济研究所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6.7%,2022年增长4.9%。美国、欧元区和中国正在为这种增长注入活力,因为这些国家仍然没有受到新一波疫情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复苏主要取决于多国疫苗接种行动的快速开展,以及各经济体间开放和经济活动的恢复。
近期,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上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专家建议,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各方应采取行动,削减贸易成本,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
全球数据的巨大变化不仅改变着贸易,也在颠覆全球政治。数据就是力量,谁掌握了数据,谁就占据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优势。
多个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公布的一系列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正在逐渐实现复苏。不过,诸多风险依然不容忽视,时刻提醒着国际社会:尽管增长预期乐观,但全球复苏仍不可一蹴而就。
疫情之下,可持续金融、气候变化、公共卫生、贸易投资及国际合作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
结合巨额财政刺激措施和大胆宽松货币政策的“拜登经济学”可谓来势凶猛。美国2021年经济增长预期升高到堪与新兴国家媲美的6%以上,但通货膨胀的担忧也在加剧。突然变得生机勃勃的美国经济将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但其通过美元贬值和利率上升正搅乱各国经济和市场。
参加希腊第六届德尔菲经济论坛的嘉宾及经济专家13日表示,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中恢复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开展国际合作以解决当前危机十分重要。
长江商学院13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投资者情绪调查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维持回弹趋势,中国经济表现尤为抢眼,仍是全球重要投资标的。
显示 519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