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一艘长度相当于4个足球场之合的巨型集装箱船在埃及苏伊士运河搁浅,横卡河道,阻断了往来交通。此次事件暴露了全球贸易体系的脆弱性,凸显了国际,尤其是埃及海上货物运输面临的中长期挑战。
5月19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显示,全球贸易从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强劲复苏,其势头在2021年第一季度创历史新高,年度同比增长10%,季度环比增长4%。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19日发布的全球贸易季度更新报告显示,得益于中国等东亚经济体出口表现良好,今年一季度全球贸易强劲复苏,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同比增长约10%,环比增长约4%,略高于疫情前水平。
近日,“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阻塞运河近一个星期,通过这条水道的全球贸易因此中断。值得庆幸的是,“长赐号”已摆脱搁浅。世界应为未来出现类似事件作准备。全球供应链应进行反思,并准备应对类似挑战。
世界贸易组织(WTO)日前发布最新一期《贸易统计及展望》报告指出,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世界贸易将迎来强劲但不均衡的复苏,预计2021年全球贸易增幅将达8%。
世界贸易组织3月31日发布报告说,去年全球贸易表现好于预期,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将持续反弹,今明两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分别增长8.0%和4.0%。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5.4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2%。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一直无法恢复到之前的上升趋势。新冠肺炎疫情也给全球贸易带来沉重打击,而且这刺激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贸易实行新的政策限制。这使得专家们宣布全球化正在退化。作者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全球化不是在退化,而是在演变。
在过去25年里,全球价值链已经开始主导全球贸易,但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探讨或理解这种情况。为了迎接今天和未来的政策挑战,人们需要了解这种新型全球贸易的关键特征,以及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中国作为全球消费市场、供应方和资本提供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依存度上升。因此,中国外贸稳定增长不仅为国内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支撑,也有助于全球贸易复苏。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东亚等地进出口贸易增长拉动,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货物贸易整体复苏。
美国可以选择引领建立一个新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规则制定场所,以市场为基础、志同道合的发达国家可以对非市场行为制定有意义的诸边惩罚措施,为21世纪经济编写公平的规则手册。此举目的是补充,而不是取代世贸组织。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所长彼得·德赖斯代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全球贸易体系不进行改革,对开放贸易信心将严重受挫,并影响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冲击中复苏,损害经济长期增长潜力。
2020年,全球贸易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未来复苏前景将面临波折,并将呈现较大的区域差异性,而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有望持续助推全球贸易回暖。
11月15日,经过长达8年的磋商,包含中国、日本和韩国等15国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RCEP的签署凸显了亚洲在贸易规则方面的多边方法,并与美国当前在贸易关系上主要采用单边和双边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拜登入主白宫几成定局,拜登政府希望与盟国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对诸如世贸组织(WTO)之类的全球机构的直接威胁已经消除。贸易评论员已开始期待WTO新任总干事和上诉机构成员遴选僵局得以解决。尽管如此,不应对未来的艰巨挑战视而不见。如果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情况很可能恶化。
《金融时报》7日报道称,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上升,推动中国贸易顺差创下最高月度纪录。根据7日公布的官方数据,以美元计价,11月出口同比增长21.1%——创下自2018年2月以来的最高增速。出口促进中国从新冠疫情中迅速复苏,并增强了中国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全球贸易主导地位。
据《日本经济新闻》11月29日报道,全球经济对中国依赖的程度正变得更加清晰。报道指出:“中国占全球出口的比重正在上升,甚至超过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战之前的水平。”
受消费品需求激增、空运和海运通道重新开放等因素提振,今年夏天全球贸易量强劲反弹。这一反弹由中国引领,其在全球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增加。
经过多年谈判,日前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不仅让中国在与美国的比赛中踢进了漂亮的一球,更是将全球贸易轴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过程推向一个高潮。
显示 159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