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至27日,以“新起点、新市场、新发展”为主题的第28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在浙江义乌举行。在这里,新兴领域“中国制造”汇聚一堂,万种商品吸引全球客商目光。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商业调查,采用贸易技术有助于缓解不同行业的供应链瓶颈。
尽管存在新冠疫情、战争和通胀,但贸易全球化并未趋于终结。根据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参与撰写的一份新报告,关于全球贸易将随着供应链重新配置——这种重新配置通过制造业活动的近岸外包和回流进行——而放缓的预测并未成为现实。
全球化并未消亡,它甚至可能不会消亡,但它正在改变。
联合国贸发会议官网7月7日发布《全球贸易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贸易总量达创纪录的7.7万亿美元,同比增加约1万亿美元,但增长势头将在二季度放缓。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东方的工厂与西方的消费者之间的供应链的相互关联程度变得更高,然而现在,战争和政治不稳定正促使许多企业将其制造业撤回到更靠近本土的地方。
全球价值链是当前全球贸易的驱动力。通过全球价值链形成的联系促使知识流动并推动创新,还可以成为生产力和最终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世界贸易体系正因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失效以及世贸组织成员一再违反规则而摇摇欲坠。这并不意味着战后体系的终结,但它正在转变为一套更加复杂、政治化和有争议的贸易关系。
当日,欧委会发布《全球贸易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分析》报告。
近日多国陆续公布的2021年进出口数据折射出全球贸易一派少见的“大丰收”景象,但好年景今年能否再现还有待观察。
美中贸易战始于2018年,从未正式结束。那么,究竟哪一方是赢家呢?最近的研究给出了明确答案:谁也不是。
近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贸易增长强劲并预计将达到历史新高水平,但贸易增长呈现不均衡状况。
11月17日,第十四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的主题活动之一——中拉企业家理事会年会暨中国(重庆)-拉美经贸交流会正式举行,来自中国和拉美的政商学界人士就疫情后,经济如何恢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随着全球健康状况的逐步改善以及西方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复苏稳步进行,预计全球贸易和投资将强劲复苏。此次危机相对温和,且疫情期间限制性贸易政策的使用总体上得到遏制,也促进了经济向上反弹。
现今,运输标准的大型集装箱的平均成本已超过1万美元,约是一年前的4倍。2019年,将这样一个“盒子”从上海送到纽约需要花费约2500美元,而现在需要花费约1.5万美元。如果集装箱航运的成本继续上涨,且其可靠性仍难以保障,临近供应商的优势或会超过远距离运输货物的成本。
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正在增长,并可能继续增长,未来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广泛认可。需要政府给予更多重视。这包括在贸易协定中准确衡量、进行更清晰的定义和采取创新方法。
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意识到,贸易对国家主权而言更多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总体来看,全球供应链安然无恙地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大衰退并未掀起保护主义浪潮。
中国人民银行前任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日前出席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数字人民币设计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主要是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不是要取代美元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贸易强劲复苏,贸易额不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提高,也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一些评论人士称,由于过去5年保护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突然停止,以及全球供应链活动中断,全球化被“终结”了。然而,事实是,对于参与商品、服务、技术和金融流通的公司和投资者来说,全球化并没有消亡。
显示 159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