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兰州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座中六联”的区位优势,加速建设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多式联运中心和物流集散枢纽,构建以“综合保税区、国际空港、铁路口岸、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为骨架的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
造型形似中国传统饰物“如意”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成为兰州新区陆、空、海三条“丝绸之路”大通道同向发力的重要见证。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兰州新区正以开放之姿拥抱发展机遇,以腾飞之势书写向西开放新篇章。
近年来,兰州新区持续深化“区港联动”发展,培育形成了机电装备、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及综保区内电子产品、粮油、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多元外贸业态,探索“平台+通道+产业”发展模式,进出口贸易额突破450亿元。
今年一季度,兰州新区谋新篇、出实招、开新局,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一号引擎”,坚持“强工业”发展导向稳经济,加速扩大外贸“朋友圈”促增长,整体经济发展量质并举、成色十足。
春季是企业用工旺季。记者近期在兰州新区采访了解到,随着各类现代产业不断集群延链,这座荒原上拔地而起的产城融合新城人气渐旺,过去“企业找人”,现在“人找企业”。
10月9日上午,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甘肃省首趟1200吨中欧泥炭班列顺利抵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
10月3日,由伊朗阿巴斯港发往兰州新区的海铁联运回程货运班列驶入兰州新区中川北站铁路口岸。本次班列的开行首次打通了“伊朗-连云港-兰州新区”海铁联运国际物流新通道,对促进甘肃省与伊朗的经贸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落地全国第五个、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已近10年的该公司,是兰州新区由“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至“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的缩影。
兰州新区是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
从不被外界看好的“一张白纸”起步,到近年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并成为甘肃外贸增量新引擎。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经过十年来的潜心修炼,如何仗剑走天涯,兑现“十年之约”,备受外界关注。
24日,兰州新区举办绿色金融助力“强省会”行动暨项目签约仪式,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兰州新区此间与12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有关金融机构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签约总额达到300亿元。
16日,中国西部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宝武碳业10万吨全流程一体化负极材料兰州新区生产基地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兰州新区近年加大现代农业科技投入,以花卉培育、交易、拍卖为主的花卉产业快速发展,每天数十万枝鲜切花借助新区便利的公路、航空、铁路等立体交通枢纽发往全国各地,成为西北地区花卉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今年以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外贸增幅“领跑”全省,为全省外贸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兰州新区立足区域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容量大、电力和运输成本低等优势,总投资约708亿元,加速打造国内一流的“循环经济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区。
6日上午,作为第二十七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的配套活动,兰州新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专精特新产业园举行。
与国内多家信息化龙头企业的携手,开启了省外数据资源向省内聚集、省内资源向新区汇聚的新局面。”兰州新区大数据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颖达表示,该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具规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简称“IDC”)。
围绕“产业新区、经济新区、制造新区”建设目标,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要素、政策保障等比较优势,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加大招商引资、强化要素保障、释放平台效应,累计引进产业项目760多个,总投资3700多亿元,成为甘肃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着力打造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高地。
走进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的甘肃大禹防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工人熟练地操作下,一件件防水卷材次第“走下”生产线,等待包装好运往市场。
“与国内多家信息化龙头企业的携手,开启了省外数据资源向省内聚集、省内资源向新区汇聚的新局面。”兰州新区大数据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颖达表示,该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具规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简称“IDC”)。
显示 3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