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2025年重庆市推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邀请相关部门作情况介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在服务国家向西向南高水平开放中培育新优势。围绕这个目标,重庆在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打造国际经贸合作中心等方面如何持续发力?记者邀请代表委员和有关领域专家展开探讨。
中部省份通过加快内陆开放通道建设,以中欧班列、陆海联运、空中丝路等为依托,推动高水平开放,不仅立足自身定位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在开放合作中打开发展格局。
位于两江新区的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集装箱货车满载着货物驶向旁边的鱼嘴货运站南货场,随后通过铁海联运经广西钦州港出海。
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将于5月20日至23日在渝举行,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汽笛长鸣中,一列装载50柜、1250吨茶叶的列车日前从成都国际铁路港缓缓驶出,4月底,这列四川首趟“茶叶专列”将载着四川夹江出产的绿茶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打入中亚市场。
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队伍壮大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获批,从综合保税区酝酿扩围到鼓励外商投资目录明确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近期内陆开发开放提速信号密集释放。
跨境经贸合作区门庭若市、特色免税商店销量攀升、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人头攒动、文化交流展示叫好又叫座……如今,边境地区正在成为中国对外开放过程当中越来越靓丽的风景线。业内人士指出,边境贸易作为国际经贸及人文往来的基础形式,不仅是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的重要支撑。
为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届六次全会安排部署,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结合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等对内陆开放工作的要求,重点围绕先行先试、通道建设、经贸平台、开放载体和开放环境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制定自治区推进“一带一路”和试验区建设2019年工作计划。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不沿边、不靠海,对外开放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这个省着力打造“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拓展开放空间;加快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贸区、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四川大力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努力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记者从25日下午召开的湖南口岸工作汇报会上获悉,长沙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为目标,加快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海关总署的支持下,霞凝一类铁路口岸已纳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工作加快推进。
28日,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开通。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又一次被推向了开放的前沿;27日,贵阳机场口岸年度出入境人员首次突破50万人次,贵州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首次实现突破地理边界的中外合作新模式、首次实现内陆联通欧亚的铁、空、公、水多式联运、首次建成内陆与新加坡多样化的资金融通渠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正式启动一年以来,已创造内陆开放的诸多“第一”。双方紧扣金融、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四大领域,推出“11+7”的政策创新,打通内陆地区联通世界的资金、物流、信息“梗阻”,降低了内陆地区的物流和融资成本,正在激发内陆地区的发展潜能。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找重点定好位,依托“渝新欧”班列探索多式联运,打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Y”字形大通道,依托中新重庆项目释放巨大“哑铃效应”,开启助推“一带一路”的新引擎,依托制度创新汇聚全球资源打造产业高地。专家认为,重庆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正在凸显,对中西部的地区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正在成为“一带一路”的内陆开放支点。
自2011年3月正式开通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班列5年来,十余条欧亚大陆货运通道陆续开通。专家认为,“渝新欧”对于重庆等内陆地区的创新意义,不局限于其通道功能,而是以此为依托,以内陆开放新思维参与国际产业调整,融入全球产业大格局。
显示 16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