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芜湖繁昌区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约21.1万亩。6月底生猪存栏2万头、出栏1.86万头。全区养殖面积4.1万亩,河蟹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1.1万亩,稻虾综合种养1.3万亩,同比增长30%。
全球农业生产一直受天气和气候严重影响。虽然气候决定作物生长地点,但季节内天气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物收成。2021年夏天,美国西部农民和牧场主经历了一场严重而广泛的干旱,导致低产量、作物损失和破坏性的野火。这些天气事件预计将在变暖的地球上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的自然条件、互补性强的产业结构让农业成为甘肃与以色列合作的重点领域,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中以绿色农业交流示范项目等相继在甘肃开工建设,而甘肃的节水企业也走进以色列,利用当地的人才、技术来发展壮大自己。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我国农业贸易和投资合作迈出新步伐,深度融入全球农业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分析指出,当前,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应继续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消除壁垒,互惠共享。
本文回顾了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的农业投资组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战略要素,以克服在气候最脆弱的市场进行适应和弹性投资的障碍。
“东北亚是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重要部分,构建东北亚跨区域的农业合作新机制,对于我国统筹农业产业发展与安全,加快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外农业经济学会会长苑鹏在“十四五”期间东北亚农业合作展望研讨会上表示。
8月23日,驻非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农业参赞蒋昌顺会见埃塞农业科学院院长菲托·爱斯摩博士,就中埃农业合作进行了交流。
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提高非洲粮食系统对非洲大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非常重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西推动建设外向型渔业,先后与马来西亚开展对虾生态养殖,与文莱开展牡蛎浮(排)筏生态养殖、金鲳鱼深水网箱养殖等项目,带动对东盟农业合作交流不断扩大。
记者在14日于银川举行的第五届中阿博览会“现代农业合作大会”和“大健康产业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宁夏利用中国农业农村部赋予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职能,相继搭建了8个海外分中心,成为助推宁夏农业“走出去”的新载体。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着力打造农业“中关村”,加快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力争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77%。北京市12日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提到以上内容。
农业在保加利亚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2020年,保加利亚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额达到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2%。保加利亚不仅致力于发展双边贸易关系,还欲吸引中国加大对保加利亚农业和食品工业的投资。
多年来,中国帮助马达加斯加提高水稻本地化生产能力,努力让这个非洲岛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为支援河南灾后重建,潍柴雷沃重工紧急调配一辆装满救援设备、生活物资的物流车和一支专项服务车队同时出发,连夜开往河南新乡、卫辉等受灾地区。
在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针对云天化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花卉现代化产业园区项目特点、云菜项目实施情况等,就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2021年7月1日,由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哈萨克斯坦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年产10万吨菜籽压榨配套浸出车间顺利建成投产。
从近日在京举行的首届澜湄水果节上了解到,农业是澜湄六国合作优先发展领域,五年来各国已在农产品贸易与投资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澜湄农业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的落实将进一步提升澜湄农业合作水平,促进各国产业链健康发展。
本文研究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业和威胁国家和全球粮食系统,特别是在气候热点地区,以及这些趋势在未来几十年将如何加剧。本文对农业变革性适应进行了定义并详细说明,并说明为什么需要这种长期、系统的方法来保护数百万小规模农民和牧民的生命和生计。
记者从山西省财政厅获悉,2021年,山西省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涉农资金272.1亿元,并按照因素法提前下达市县,便于市县提早安排农业生产。
显示 499 条中的 261 到 28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