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在中国-乌克兰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期间,中国商务部、农业部与乌克兰农业政策与粮食部、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共同签署《中国-乌克兰投资合作规划》。
截止2017财年末(2017年6月30日),澳外资持有农业用地由上一财年的5210万公顷下降到5050万公顷,下降幅度约为3.1%。其中,中国投资者农业用地持有量则呈现上升趋势,仅次于英国。
8月14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率团访问立陶宛,与立农业部副部长罗兰德·塔拉斯克维丘斯(Roland Taraskevicius)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立农业领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并共同签署《2018—2020年农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
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中国深圳大生农业集团联合举办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日前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仲夏时节,西安城西郊,丝绸之路群雕前,游人往来如织。浮雕之上,一支满载丝绸和茶叶的驼队商旅正整装待发,千年来商贸往来的繁荣景象一览无余。
中哈两国农业合作互补性强,庞大的市场需求使得中国成为哈萨克斯坦首选合作对象之一。
201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
汇集了中国“农科城”最新科研成果的陕西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创新园,如今被“搬”到了千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拥有了一座“姊妹园”,唱响了一曲中哈现代农业合作的“友谊之歌”。
蒂利凯宁说,没有比现在更需要中国和欧洲携手的时刻了,他希望通过芬兰,能够加深中欧之间的合作,从而让全世界受益。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茂莉指出,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过程中,需要考虑中外农业发展的共同特点和差异性,通过推进优势技术与品种对接,实现互补共赢,这对中国农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格鲁吉亚农业部长列万·达维塔什维利3日在第比利斯表示,格鲁吉亚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扩大与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务实合作。
联众公司在老挝投资农业过程中克服了推广难、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难题,通过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加强技术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相关经验值得借鉴。
农业一直是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支柱,对粮食安全、生计和环境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中国正重点利用人工智能(AI)等技术,通过自动化和数据分析来改进传统农业模式。
中国正在帮助非洲国家种植更多粮食作物,并打造当地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以扭转长期以来的贸易失衡局面。
全球变暖对农业的长期影响好坏参半。一些农民将因更长、更温暖的生长季节受益。但新的天气模式可能给如今一些关键的粮食产区带来损害。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蒂姆·伦顿说:“随着极端天气开始出现,一些有数百年历史的粮食产区可能崩溃。”
中国在马拉维农业领域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后者最近在使小农户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取得了进展。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公平的能源转型,东南亚的政策制定者应该设法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农业中的使用,因为农业每年消耗大量化石燃料。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以推进农业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抓手,着力提升农业发展规模、水平、效益,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显示 632 条中的 301 到 32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