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最大银行瑞士银行集团13日发布展望报告,警告未来十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新增退休人口和新增劳动力人口间落差持续拉大,瑞士劳动力市场的用工缺口可能将高达69万人。报告建议,针对老龄化带来的用工短缺问题,可以通过对高龄劳动人口采取更加灵活的工资和责任制度来予以缓解。
本文考察了2004-2008年和2010-2014年期间越南的就业和收入的代内和代际流动。研究发现所有收入阶层的流动性都颇高,有职业技的人流动性更高,而就业情况和领域对流动性的影响较低。由于技术职业的增加,向上流动的职业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年轻人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给就业服务和福利体系造成了压力。产生这些问题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澳大利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需要雇人的产业与潜在雇员的教育选择出现不匹配。当前就业形势中光明的一面体现在学徒制上。
创造就业不是技术任务,而是高度的政治任务。培养高技能水平的劳动力需要在教育、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领域进行投资。只有既得利益阶级和新兴阶级之间形成包容性妥协,进而巩固社会基础,可持续发展才可能实现。
很多发达经济体现在正在开发针对难民的劳动市场一体化方案,着重于探索为难民提供教育和长期就业的可能性。这标志着非常重大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期间,这种政策倾向并不被广泛认可,当时的评论家认为这样的政策不符合国家利益,因为一体化政策只会将临时的难民人口转化为永久人口,最终会推动新移民潮的出现。
尽管大多数国家和行为主体在提高外国劳工资质认证效率和推动劳动力流动性方面存在共同目标,但这些互认协议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别。仔细思考美洲、亚太和欧洲所采取的方法以及在实施中遇到的挑战可以为亚洲的政策制定者在具体操作东盟互认协议时提供经验教训。
本文旨在为针对青年、妇女和年长者的就业政策提供一些启示。同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期间的欧洲国家一样,韩国正面临着就业问题。在低经济增长和高失业率的大背景下,欧洲国家出台了多种促进就业和增加就业率的政策。结果,欧盟的就业率达到了69%左右,高于韩国的就业率。
截至2016年,韩国四部门投入2.8万亿韩元预算执行了20项就业激励机制。不像大多数经合组织(OECD)国家,韩国这些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和改善现有就业岗位,而不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此外,这些机制的目标群体范围过广,且与为弱势求职者提供选择性支持的核心原则相冲突。
尽管韩国就业创造项目的意义重大,相关实践依然十分落后。该项目旨在促进适应性并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事实上,这个项目需要进行广泛改革,以妥善应对外部挑战并保护个人而不是公司,同时刺激经济内部的代谢过程。
全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瀚纳仕联合牛津经济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6年瀚纳仕全球技能指数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压力有所缓解。瀚纳仕全球技能指数是基于教育灵活度、劳动力市场参与度、劳动力市场灵活度、总体工资压力等7项指标,从人才供应、人才匹配情况和工资压力三个维度,对33个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提供技能型人才能力的评估。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高失业与劳动力短缺的问题。2014年6月份按计划毕业的大学生达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2.8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继史上最艰难求职年――2013年后,2014年的就业形势似乎更加严峻。
显示 154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