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来自中国的投资和技术不断涌入巴西可再生能源领域,两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日益深化,为巴西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助力。
德国总理朔尔茨和荷兰首相吕特4日在柏林举行会晤,双方同意扩大两国在风能、氢能等领域的合作,以共同推进气候中和目标。
中国援建的布隆迪鲁齐巴齐水电站项目竣工仪式6日在鲁蒙盖省鲁齐巴齐村举行。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出席竣工仪式并致辞,称赞中方克服困难按期完成工程。
根据德国公用事业行业协会(BDEW)和德国太阳能和氢研究中心(ZSW)5日发布的初步数据,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德国总发电量的49%,比去年同期增加6%。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达到7.5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4.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5亿吨,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基础。
记者6月1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外发布,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8%左右。
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23日说,受疫后复苏、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非常强劲”,中国在这一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日,埃及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研究在未来4年内在埃及马特鲁省建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海水淡化厂,尤其是太阳能。预计项目于2025年底完成,预计产能约1250万立方米/月。
记者1月14日从三峡集团了解到,截至1月12日,三峡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一亿千瓦,2021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超3400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约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8亿吨。
埃及媒体报道称,埃及可再生能源管理局主席穆罕默德·哈亚特近日表示,正在启动两个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项目,容量为300兆瓦,投资额为45亿埃磅。
国际能源署近日表示,能源市场正在进入一个由中国引领的“电力时代”。
国际能源署表示,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中国的“绿色浪潮”,2023年全球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投资首次超过对化石燃料的投资。
2023年,清洁能源行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中国对该行业的大量投资凸显了其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承诺。
随着“脱碳”成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世界性课题,“中国制造”在关键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正风靡全球。
有证据表明,中国一些大型能源国企的绿色转向正在帮助北京实现其向能源自给自足迈进的目标,同时扩大该国在清洁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会谈中,近120个国家承诺在七年内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到目前的三倍。
研究人员发现,有12个国家(包括中国、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及日本)每年都在增加相当多的风能和太阳能,其速度超过了实现2030年目标所需的速度。
考虑到波兰的可再生能源潜力、核电计划和公众对变革的支持,波兰有实现雄心勃勃能源转型的潜力。
影响能源转型速度主要因素之一是获得建设新清洁能源基础设施联邦许可过程。据估计,美国需要将可再生能源部署速度提高2-3倍,才能实现拜登政府脱碳目标。
煤炭在中国的地位正在被取代。与此同时,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增长。今年短短6个月,中国新增的太阳能发电量就超过了德国迄今的装机容量。
显示 363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