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和文在寅政府上台以来,朝鲜展示了新一代导弹力量,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取得进步。这些都要求美韩联盟调整规划。除了朝鲜事态发展,今夏也是各种趋势的一个分水岭,而这些趋势危及韩国在该地区的地位。
近几个月来,东地中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一直在加剧。这是历史争端与新形势重叠的结果,其形式是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外部势力的参与度不断提升。东地中海的局势正使欧盟面临多方面挑战。
过去120年来,石油地缘政治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当前能源转型中隐含的可再生能源崛起很可能改变这种现状。因此,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石油地缘政治作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将开始逐渐消失。
本报告围绕“远东”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及其对英国的特殊意义进行了分析。首先,它挑战使用“远东”作为考虑英国在该地区未来作用的镜头。其次,该研究阐述了“印度-太平洋”框架对英国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原因。第三,该报告概述了英国所需的防御态势和核心能力。
由德国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和Maison du Futur组织的“中东能源与地缘政治”会议讨论了中东能源转型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本文中,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博士学者Isabel Weiss介绍了会议期间讨论的主要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以补充围绕欧洲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变化的问题。
地缘政治风险的性质和规模正以超出人们预测能力的速度发生变化,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影响。本文探讨了与政治不稳定事件相关的经济成本和风险,认为企业、政府机构和国际机构必须更新其预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把全球因素考虑在内。
通过发展恰巴哈尔港,印度为阿富汗和伊朗开辟了另一个海上贸易出口。然而,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使伊朗和印度之间的合作变得困难。印伊两国的分歧可能会影响恰巴哈尔港项目的未来。鉴于该地区不断演变的地缘政治局势,印度现在需要重新考虑恰巴哈尔港相关计划。
本文探讨了土耳其日益积极和自信的外交政策及其在非洲之角(特别是在索马里和苏丹)日益增长的足迹。随着经济的发展,土耳其外交政策变得更加自信,并以正义发展党的意识形态为基础,转向关注中东,尤其是穆斯林兄弟会主导的逊尼派。
过去十年,中东和东地中海(MEEM)的更广泛区域经历了重大的地缘政治变化。本报告旨在探索东地中海作为全球和区域转型背景下的独特地缘政治空间。它从历史和理论上概括了东地中海的新地缘政治特征,并分析了其安全和政治经济前景。
本文分析了多边贸易体系,并将其与最高级的联合国系统进行了比较,以研究在世界第三个千年开始时发生的一些地缘政治和战略变化。文章重点关注了世贸组织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联盟系统,以及其异质成员中的群体和游说团体。
无论从内部层面还是外部层面来看,欧盟的《网络安全法案》都是一项伟大的成就。本文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了该法案的影响,包括分析了该法案的地缘政治含义,以及其具体化如何被视为欧盟对其他国际参与者的一个优势。
过去几年里,俄罗斯已经成为北欧国家更加关注的安全问题。日益增长的威胁意识和全球安全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北欧与俄罗斯的利益正在趋同。本文在一个单一框架内,对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这四个国家分别与俄罗斯的关系进行了历时分析和比较。
能源传统上在全球地缘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成了大国的崛起,联盟的形成,以及在许多情况下,也促成了战争和冲突的出现。现代历史上的每一项国际秩序都以能源为基础。
2019年2月25日,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一带一路”主管周昭媚女士代表香港会计师公会受邀参加由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香港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由香港进”——风险管理交流会。周昭媚女士就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时可能面临的政治、法律、经济和金融财务风险,和如何增加风险管理意识,并有效的建立风险防范措施与现场嘉宾分享了安永观点。
沙特与埃及间的这种伙伴关系是否会推动两国间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呢?本文认为,尽管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为两国深化地缘战略伙伴关系创造了长期前景,但不太可能使得两国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深。
由于中国崛起,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政治格局正在快速变动。对于日本与印度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包括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中国的主导的经济一体化比发达国家设计的区域贸易协定更好,但在地缘政治上全面倒向中国对印度而言是不利的。
特朗普在谈判中对国家安全理由的滥用将真正的国家安全问题同其他不相干的问题混淆在了一起。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地缘政治格局将面临重大变动,但政治冲突不应当破坏世界自由贸易体制。
本文作者描述了关于如何最好地管理互联网的四种新观点,每一种观点都扮演着地缘政治角色,并在国家层面得到支持。如果本文中提到的四种互联网模式中有任何一种胜出,那么它们之间的竞争可能会非常激烈,而且并不总是专注于双赢。
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作为巴新的邻国、前“托管”国以及重要的伙伴与援助捐助国,澳大利亚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地缘政治变化。澳大利亚已竭力在平衡它与中国之间的经济伙伴关系。
虽然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感十分强烈,但各国政府似乎无法在适当的时候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一系列行动。尽管事实证明,城市能够影响全球气候政策议程,但仅靠地方行动还不足以达到高要求的国际目标。
显示 190 条中的 121 到 1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