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对以色列的威胁,继续从双边关系中不断增长的经济优势受益很重要,但是需要进行负责任的风险管理。以色列不应直接借鉴美国的经验和政策,而应根据自己的独特特征和需求制定自己独立政策。
美国感觉到,中国正在政治、经济、军事,尤其是技术上迎头赶上。美国又遇到一个可能危及其全球政治霸权的制度竞争对手,这还是冷战结束以来的首次。拜登将这个亚洲国家称作“厉害的竞争对手”。
着中国崛起,大西洋两岸世界正面临着自二战以来最大的挑战之一。本文作者提出了欧洲和北美的六个战略合作领域,以指导对中国的共同外交政策目标。从有组织地应对中国的经济活动,到在健康和气候问题上与中国进行必要的合作,本文作者概述了当前挑战的范围,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应对方法:创建一个“跨大西洋协调理事会”。
在柏林,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即便奉行传统主义的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大西洋两岸关系也不会回到过去。不过,拜登入主白宫后,德国的跨大西洋主义者将面对一位志同道合之人。而且,虽然世界的战略中心正向亚洲转移,但拜登有望成为自乔治·W·布什以来最亲欧的美国总统。拜登出任美国总统为德国乃至欧洲提供一次机会。
近日,拜登团队公布一系列新政府重要职位人选提名。其中安东尼·布林肯担任国务卿,杰克·沙利文担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托马斯·格林菲尔德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这些提名显示,拜登与充满不确定性的特朗普对比鲜明,他的政策选择是可预见、稳固,且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尽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在大多数民调中领先,但尚不清楚他与特朗普谁会入主白宫。如果拜登成为第46任美国总统,他的政府会有怎样的对华政策呢?尽管新任美国总统倾向于采取与前任不同的政策,但就中国政策而言,民主党政府和共和党政府之间的基本面差异并不大。
随着安倍时代结束,日本新领导层会在对华关系上找到“新常态”吗?通过回顾安倍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自民党领导层的对华立场、日本国内政治辩论趋势,本文试图解答这一问题。
随着美国的经济和技术优势不断丧失,华盛顿正竭力遏制这种“和平衰落”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当选美国总统,新一任总统都很难改变当下的强硬立场,与北京和平对话。但是,如果拜登胜出,美国对华政策或迎来转变。
美国和世界需要一项明智的政策,它要能够有效地阻止或减轻中国影响,鼓励双方寻求合作解决日益增多的跨国问题,减少从最坏情况的视角来看待每一个问题。而且,这样做的同时不应疏远中国人民。特朗普遏制和削弱中国经济的大锤行动产生恰恰相反的效果。
英国决定禁止华为向英国的5G基础设施提供设备,要预测中国会有什么反应,或许还为时过早。然而,这个问题突显了英国面临的一个更大的问题。伦敦需要进行更复杂的辩论,并提出愿景和规划来管理与中国的关系。
默克尔在与中国打交道时,一直将经济联系作为优先事项。自她2005年担任总理以来,德国对华出口增长3倍。2019年,中国很一跃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大众、宝马、西门子等德企从中获益匪浅。为避免伤及与中国的关系,在评论涉华问题上,默克尔强调必须在“信任关系”的基础上与中国政府“寻求对话”。
2019年,中国被首次写入北约联合声明,北约首次定义中国为挑战,自此,中国专家对北约的兴趣持续增长。中国分析人士大多强调北约成员国之间存在分歧,抨击美国的北约政策,并对北约的欧洲成员国采取和解立场。这表明北约正成为中美竞争的另一个方面。
本文试图对比美国和日本的对华态度。通过对一些关键事件及日本对中美竞争的回应进行研究,本文试图确定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欧盟正在加强对中国的政策,欧盟委员会的一份新文件将该国描述为系统性竞争对手。现在,欧盟要求中国进行变革(例如开放市场),并且威胁称,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变革,则会予以限制。这种新方法是对中国制定更加严厉的政策并独立于美国压力的一种手段。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被准确地描述为本质上的重商主义,过度关注双边赤字。特朗普对上个世纪而不是当前这个世纪的关注,将严重损害美国未来在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新兴领域和不断增长领域的竞争力。
到2018年底,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都将采取重要措施,保护经济资产免受外国收购。这一前所未有的外国投资安全防御,是对中国将自身(包括在国防领域)打造全球创新工业冠军的计划的回应。中国应该以务实的态度应对它将在西欧面临的新限制。
金骏远表示,特朗普会在外交方面“打上自己的烙印”,他会力求与前任“有所不同”,而且很可能做成他想做的事,毕竟相对于内政,外交是美国总统“行动最自由的领域”,国会和最高法院在这方面很难约束总统。
2016年11月9日,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5任美国总统。作为美国舆论不被看好的候选人,特朗普的当选为美国与世界关系的未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他强调美国第一、收缩战略资源、大幅度调整国内和国际政策的一系列竞选口号,更加放大了人们对美国国内和国际政策未来的忧虑。其中,对华政策也难以摆脱此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如何准确把握特朗普当选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什么样的政策框架能够让美国的利益最优化?应对中方挑战,美国有三个宽泛的选择:迁就;牵制、对抗或自由的战略竞争;全球合作与地区协商。第三个选项最佳。
在对华政策、在南海问题的态度上,杜特尔特目前透露出的信息不多,态度模糊不清,有时甚至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杜特尔特曾表示,希望南海相关各方通过共同谈判的方式解决南海争议,美国和日本应该也被包含其中。这显然与中国的南海主张相悖。但杜特尔特也曾表示:“(关于南海仲裁案)我的立场和中国类似,不认为国际仲裁庭能解决争端。”他也曾表示希望中国帮助修建菲律宾国内高铁,如果中方能在基础设施及经济领域帮助菲律宾,他就会“搁置南海主权争端,并反对国际仲裁”。
显示 20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