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8日从教育部获悉,五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推进,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
柬埔寨王国工业技术学院和中国山东淄博职业学院15日在金边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扩大双方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蒙古国和俄罗斯已经成为我区来华留学生的重要生源国。”27日,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白向群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正在深入推进。
2017-2018学年中国政府奖学金颁发仪式1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共有181名柬埔寨学生获得并将赴华深造。
中国可以通过吸引留学生来华就读,以及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高等教育、中等技术教育的方式,从全球60亿人口中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招募人才。
中国正在持续加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合作力度,截至2017年4月,中国已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署了45份教育双边多边合作协议,与24个国家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说,在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中,教育既具有黏合剂、催化剂和润滑剂的功能,又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润物无声”的人文交流属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白俄罗斯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教育合作分委会第三次会议26日在明斯克举行。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与白俄罗斯教育部第一副部长博古什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两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代表列席会议。
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议11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刘延东表示,近年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步入全面提速新阶段。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下,教育政策对话深入开展,学生交流规模不断扩大,为增进中欧人民了解和友谊、深化中欧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交流会21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泰国、缅甸、印尼、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9个国家69所华文学校和华教机构,以及中国28个省市区侨办和教育部门的近200名代表参会。近些年来,越来越多走出去的海外中国企业,由于业务需要等,开始在当地寻求能够熟练使用中文的人才,很多外国人也在主动学习中文,以便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随着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进入深水区,其释放的人才红利日益成为自贸区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一带一路”下的产能合作也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提供了新契机。有关部门官员及专家学者提出,鼓励中国高校“走出去”办学,拓宽留学生招生渠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东盟各国培养适应产能合作需求的人才,推动双方教育合作长期机制化进行。
哈罗公学创办于1572年,是英国著名的私立学校,曾培养出包括丘吉尔在内的7位英国首相,诗人拜伦、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等人也是该校校友。霍金斯自2011年起担任哈罗公学校长。他说,哈罗公学一直在国际教育界寻找积极的合作机会,对与中国教育机构的合作持开放态度。
在17日举行的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高等教育与就业论坛”上,河北经贸大学中东欧国际商务研修学院以及华北理工大学匈牙利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显示 32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