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0日在谈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表示,要严师德、促发展、优管理、立尊严。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记者8日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718家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在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上提交了备案材料,目前已基本排查完毕,存在问题机构将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应按照规定开足开齐开好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并按照规定选用国家统编教材。在其他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记者12月4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学校食堂(伙房)要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原则,由学校自办自管,不得对外承包或委托经营。
教育部11月29日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提出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这是记者从29日在山西省长治市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教育部11月29日发布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
在山西省长治市11月29日举办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教研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并提出要建立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的制度。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记者从教育部25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我国现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51.5万余所,41.7万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落实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教育部7日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搭建全国教育调研平台,聚焦教育重大决策部署实施情况和重大现实问题,协同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教育部17日在青岛举办“落实全教会、奋进迎华诞”为主题的教育奋进之笔“1+1”新闻发布采访活动,公布了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文件和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名单,旨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10月12日,教育部在浙江省海盐县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启动现场会。会议要求,各地要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逐步破解制约优质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23日,伴着朗诵声,主题为“普通话诵七十华诞、规范字书爱国情怀”的第2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闭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介绍,教育部将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专业结构,扩大家政服务人才培养规模等。
记者26日从教育部了解到,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组织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增补46个新专业。
记者18日从教育部获悉,为督促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
教育部12日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行动计划》出台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已经有30余所高校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13所高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3日发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平等择优、先建后认、动态实施的基本原则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
记者14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近日印发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提出,将全面规范校园APP的管理和使用,开展校园APP专项调研,摸清底数,并与网信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治理校园APP乱象。
教育部22日发布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加强劳动教育、推进学前普惠教育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等34项重点。
记者4日从教育部了解到,为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日前发布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
显示 58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