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为107万辆,同比增长58.1%。而日本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同期汽车出口量为95万辆,同比增长近6%。中国成为全球汽车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接续政策,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力度。”
记者24日从工信部获悉,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
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
分析师表示,到2025年,北京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预计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创造超过8000亿元的市场价值。
8日,一趟载着120辆国产新能源整车的海铁联运班列,从江苏常州铁路货场开出。该批新能源整车将出口至欧洲。
据工信部网站2月6日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就《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建立涵盖基础材料、零部件、制造装备等全链条产业体系。
2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柳州市政府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宁签署相关协议,将合力把柳州市打造成为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共同开拓东南亚市场。
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合肥市“提信心拼经济”若干政策措施》2月4日印发。
记者3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国家邮政局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期限为2023年至2025年。
肯尼亚近来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进入公共交通领域,以实际行动降碳减排,缓解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影响。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锂电池和锂原料需求。据上海海关1月3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年上海市锂电池原料碳酸锂累计进口数量为8.4万吨,同比增长89.9%。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1月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1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工信部将加强政策供给,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落实车购税、车船税、牌照等支持政策,适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持“快车道”发展态势。
作为全球规模领先的汽车技术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1月12日在苏州举行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签约仪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我国汽车企业出口新能源汽车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
新能源汽车目前已成为中国智能制造“新名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的信息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品方面进一步发力,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保持全球领先。
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比亚迪智能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场项目1月4日在广西南宁市宣告开工。该项目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整车综合试验基地,提供国际一流标准的汽车试验、研发、测试、法规验证等服务。
1月2日,2023年第一个工作日前一天,江苏苏州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进大会,为全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举旗定向。作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的制造业大市,苏州的“新年第一会”,聚焦什么目标,如何谋划发展,透露出什么信号?记者从南京赶到太仓一探究竟。
显示 402 条中的 181 到 20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