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机构(IEA)23日发布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的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PHV)的总销量达到近660万辆,再次刷新最高纪录。
5月24日,运载着24台新能源汽车成套配件的铁海联运班列驶离柳州南物流中心,途经钦州港装船后运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这是广西新能源车首次搭乘铁路班列出口海外,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货物再添新品类。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颇具看点。随着各家企业陆续公布财报,各家企业的表现可谓“大相径庭”。有企业实现了“躺赢”,有企业“增收不增利”,有企业则“面临双重压力”。
已构建起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最牛风投城市”合肥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虽起跑速度不及北上广,但正奋力追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日发布2022年3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1-3月,中国汽车产销648.4万辆和650.9万辆,同比增长2.0%和0.2%,增速比1-2月回落6.8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
“理想ONE”等车型配套增程式发动机今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可以年产30万台(套)。在7日举行的2022年黑龙江省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东安动力新能源混动系统新基地项目在哈尔滨市平房区正式开建。
4月1日,部分新能源初创车企发布了亮眼的月度“成绩单”,其中,前5家企业月销超万台,同比增速均超一倍。3日,比亚迪宣布,3月份已停产燃油车,并以超过10.43万辆的销量刷新国内新能源车企月销纪录。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制定推广新能源车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
随着以智能化、网联化为特点的汽车革命2.0时代的到来,面对“存量竞争”的市场,汽车行业正探索“软件付费”的新商业模式,试图寻找发展新增量。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了354.5万和352.1万辆,同比都增长了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已超过900万辆。
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东风公司第5200万辆汽车暨岚图FREE首台量产车正式下线,小鹏汽车科技日,奇瑞出海20年……在过去的2021年,“看见中国汽车”品牌巡礼的5场活动,展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前所未有的携手发展新气象。
东盟是全球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东南亚地区的销量将增至1000万辆。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车企进入东南亚市场,与当地伙伴加强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优势互补,助力东盟国家绿色发展。
2月22日上午,江汽集团思皓E50 Apro爱跑新能源汽车在思皓制造基地举行了批量下线仪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消息,2022年1月,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良好开局,汽车产销同比均呈增长趋势,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42.2万辆和253.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6.7%和9.2%,同比分别增长1.4%和0.9%,汽车产销量呈现稳步小幅增长。
记者17日从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今年1月海南省新增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571%。过去一年,该省新能源汽车推广成绩斐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保有量增速位居中国第一。
记者25日从安徽省经信厅获悉,2021年,安徽省汽车产量突破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5.2万辆,居中国中部第一,同比增长1.4倍,占全国比重7%。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销量达352.1万辆,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将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形容为“像冬天的小麦遇到了春天的雨水”。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3年的下降局面。
显示 402 条中的 261 到 28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