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权是《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ICESCR)第12条所承认的人权之一。 该公约将健康权定义为“人人有权享受可能达到之最高标准之身体与精神健康”。本文认为,气候变化对健康权有若干直接和间接影响。
澳大利亚需要在排放、移民目标和重新安置方面采取行动。巩固澳大利亚作为亚太国家身份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在太平洋地区,面对全球变暖给太平洋岛国带来的严重威胁,堪培拉政府没有认真对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内和国际责任,这对澳大利亚地位造成了巨大损害。
有证据表明,非洲是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大陆。尽管非洲大陆各国对全球排放贡献相对较小,但它们仍面临着气候变化对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的重大风险。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监测的有效性,有助于及时应对气候相关危机。
拜登政府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是一项雄心勃勃的战略。本文评估了与气候变化目标最密切相关的两个“印太经济框架”支柱:美国商务部的清洁经济支柱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互联经济倡议环境次级支柱。
“蓝色长城”计划是非洲主导的一项重大努力,旨在到2030年创建积极的自然世界。“蓝色长城”计划倡导者的目标是创建相互关联的受保护海洋区域,以抵消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对西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同时释放蓝色经济潜力,成为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果的驱动力。
气候变化可能加剧安全风险已得到全球安全和外交政策界的充分记录和认可。北约盟国和欧盟成员国已在经济和产业政策中优先考虑气候行动,并已在军队中开启脱碳工作。加快这一努力将有助于军队现代化,并降低与化石能源相关的成本和运营漏洞。
如果不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当前气候融资结构、渠道和获取方式,针对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群体的现有不平等、边缘化和排斥现象将会继续存在并重演。关于气候资金的数量和质量问题需要采取紧急行动。脆弱国家和社区获得这些资源的能力也必须得到改善。
向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施压,要求它们用太阳能或风能取代天然气,这种做法与让富裕国家取代煤炭发电相比,对气候变化好处有限。就像需要在贫困率高的地区进行减贫一样,人们需要专注于排放高地区的气候缓解,这样才能取得更高效率。
中德友城论坛绿色合作分论坛6月15日线上举行。该论坛聚焦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友城在绿色发展领域合作新机遇等进行研讨,搭建交流合作新平台。
跨境合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提出以气候为重点的合作外交政策绝非易事。然而,这不再是一种选择。要防止气候危机破坏后代的人类进步,就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并找到与地缘政治对手合作的方法。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需要跨国合作,并立即采取行动。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最大植树造林潜力。美国和哥伦比亚可以在全球和地区舞台上发挥关键作用,支持绿色复苏和对自然有利的未来。
适应气候变化一直是中美洲国家区域和国家优先事项。韩国作为全球治理中负责任的中等大国,应该毫不犹豫地在应对适应挑战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本文确定了韩国和4个中美洲国家在气候变化适应领域有前景的合作领域,并在每个领域提出合作计划。
《巴黎协定》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定。这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共识文件,然而协定没有提及冲突或脆弱性,也没有提及和平与安全。如果巴黎协定不承认受冲突影响和脆弱环境的困境,那么那些高度脆弱和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人可能会忍受最低限度的气候融资。
岌岌可危的债务形势不仅威胁到复苏,还阻碍了对气候韧性的急需投资。政府必须使其经济和公共财政适应气候变化,否则可能面临气候脆弱性和不可持续的债务负担之间的恶性循环。
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一项关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报告指出,全球光伏发电、风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加速增长,新增装机容量在2021年创下新纪录,并有望在2022年进一步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世界许多国家采取以科学为主导、全政府参与的应对行动。鉴于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产生影响,各国政府采取同样的措施将符合人类的利益。流行病和气候变化都是无国界现象,需要国际合作和所有国家充分投入。
近两年,关于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带来的威胁以及潜在风险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日益关注的话题。专家表示,考虑到气候变化会造成经济周期更大的波动,也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达成共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亚马逊盆地幅员辽阔。亚马逊河拥有世界上最大生物多样性,是世界20%淡水资源的家园。作为“地球的空调”,它储存碳,调节南美和世界降雨和气候模式。
本文简要回顾到2050年各种经济发展预测,并对关于长期未来发展评估进行更深入研究。本文是关于未来发展工作的一部分,试图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包括:人们可以从未来几十年经济增长中期待什么?这对发展和多边机构有什么影响?资金需求是多少?谁来提供资金?国家层面还是全球层面的挑战更紧迫?
欧盟的“REPowerEU”计划要求在距今不到8年的时间内将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增加3倍,并将风能装机容量增加2.5倍。为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需要简化许可授予和行政程序,同时要求可再生能源和相关基础设施在环境和气候立法之间保持更高的一致性。
显示 732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