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目前在生产“绿色氢”方面没有全球竞争力,但考虑到其低生产成本,未来全球竞争力将持续增强。这需要保证良好的监管框架、技术开发以及仓储和运输物流,以及制定高效的“绿色氢”生产和营销战略,这个战略首先面向智利,然后推向世界。
美国总统拜登20日签署一项行政令,要求联邦政府部门采取新的措施应对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
本文讨论丹麦如何实现农业碳中和。丹麦的主要农业组织已经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世界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同时大幅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而不将更多森林转化为农业?国家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农业环境调整调整发展方向?本文解答了这个问题。丹麦的主要农业组织已经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气候危机对经济每个部门、社会每个角落以及公共政策每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对于金融监管机构来说,积极减轻气候变化给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至关重要。虽然应该利用一系列政策工具来保护金融系统免受气候相关风险影响,但资本框架是银行监管的核心要素,应该成为这些努力的基石。
国际社会需要齐心协力,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部署,中国可以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它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5月12日,中国和瓦努阿图青年视频对话成功举行。对话以“青年对中瓦友谊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为主题,由中国驻瓦努阿图使馆、中国全国对外友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瓦努阿图青年发展和体育部、瓦努阿图-中国友好协会共同主办。
数字化技术既能够对气候变化起到帮助作用,也可能加剧气候恶化。如何协调数字化技术和气候变化,使二者相辅相成,而并非相互对抗,是当下时代的重大挑战之一,尤其是这两个方面都是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和社会复苏的基本要素。
美国总统拜登于2021年4月22日至23日组织领导人气候峰会。此次峰会的召开日期并非偶然——2021年4月22日是国际地球日,也是《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纪念日。此次峰会的目的是鼓励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采纳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
要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抗击气候变化,需要世界第四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印度参与。印度在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已从阻碍雄心勃勃气候解决方案,演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4月22日至23日举行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应邀出席,成为参会的38个国家领导人之一,布哈里在会议上坦言尼日利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全球层面上,俄罗斯政府完全支持气候议程,并制定了具有竞争力的目标。但是,在国家一级,情况不同,环境没有得到充分保护。随着欧洲绿色协议的通过,俄罗斯发现自己正处于十字路口。该国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现行的被动环境政策,另一种是选择渐进的绿色发展模式。
美国近期发布的《2021年度威胁评估》指出,极端天气、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是目前全球粮食威胁程度高的关键因素。 然而,这类分析通常没有讨论或甚至没有提到农业虫害或植物疾病造成的作物损失,其中许多与气候变量变化密切相关。
实现碳中和涉及政府、企业及个人行为,需要开展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全社会的行动。要明确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社会转型之变,是未来国家间、企业间技术产业竞争的新高地。
乔·拜登当上美国总统将是实现讨论已久的一种全球变暖应对手段——组建一个气候俱乐部——的机会。美国、欧盟和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世界的一半。它们必须走到一起减少国内排放,并对进口商品征收碳税。这将会激励所有国家削减本国的排放。
为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C以下,别无选择,只能在全球范围内应对燃煤发电。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停止新建燃煤电厂,并发起一项新的全球倡议,到2035年关闭1000吉瓦的燃煤电厂。
亚马逊地区目前的治理状况对全球管理气候变化的影响构成严峻威胁。随着把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C以内的时间流逝,美国应该与巴西合作,让亚马逊地区发挥关键作用,成为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碳汇基地。
领导人气候峰会23日聚焦如何以创新方案应对气候变化,与会领导人呼吁加大对创新技术的研发支持,推动技术交流与跨国传播,以帮助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领导人气候峰会22日以视频方式开始举行。出席会议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呼吁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展现更大的决心和行动,切实履行气候变化融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独立公共政策智库澳大利亚研究所气候和能源项目主管里奇·梅尔齐安日前在堪培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世界各国期盼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加强合作,因为这将使全球受益。
美国财政部19日宣布设立“气候中心”并任命首位“气候顾问”,以协调整个部门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政策。
显示 723 条中的 361 到 3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