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调查中,9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意识到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并且他们已经“至少采取了一项具体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这种调整主要以回收或减少一次性物品消耗的形式出现。作者认为,诸如升级灯泡或回收利用之类的事情影响较小,高影响力的行动需要更实质性的行为改变。
对近5年来播出或发表的包括关键词“气候变化”和“北极”的新闻报道的分析表明,报道主要关注科学,而不是人类主题。当人被纳入环境报道时,他们通常是非居民专家,如科学家、政策制定者或活动家。这种类型的报道往往充满数据、侧重外部专家,不一定能引起公众共鸣。
本文研究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业和威胁国家和全球粮食系统,特别是在气候热点地区,以及这些趋势在未来几十年将如何加剧。本文对农业变革性适应进行了定义并详细说明,并说明为什么需要这种长期、系统的方法来保护数百万小规模农民和牧民的生命和生计。
作者强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大规模太阳能地球工程的结果。人们拥有技术和能力来扭转这种破坏性局面。相关工作必须立即认真开始。
6月29日,2021绿色发展对话论坛在北京清华科技园举办。论坛以“推动绿色金融合作,共谋绿色产业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绿色金融合作,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携手探索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煤炭挑战在中国和印度尤为突出,它们分别占亚太地区排放量的60%和14%。因此,如果世界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并应对气候变化,那么在这两个国家逐步减少煤炭的使用绝对至关重要。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必须是亚太地区脱碳的第一步。
七国集团发布一份联合声明,决心将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置于新冠肺炎疫情复苏战略的核心。同时,美国重返国际政策议程设置,带来了新的能量和承诺。然而,人们认为迄今为止七国集团峰会的承诺不足以减少符合《巴黎协定》预期的全球气温上升。
如今,欧盟和美国这两个经济体有着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雄心。关键问题是,欧盟和美国如何在实现脱碳的同时,激励其他国家朝着同样方向前进?本文作者认为,答案可以在联合推出碳边界调整措施中找到。
“2021年跨大西洋趋势”调查显示,大西洋两岸的公民都把气候问题视为欧美合作的重中之重。此外,大多数受访者(69%)认为,应采取更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这种积极的趋同对于大西洋两岸在这一紧迫问题上开展强有力合作是个好兆头,这种伙伴关系对于增强全球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雄心至关重要。
北极作为一个整体变暖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区快2-3倍。这种极端变暖的累积效应现在正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中一些创造新的经济机会,但实际上所有这些都给该地区带来重大的物质、社会经济和管理挑战。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最重要的是,北极气候变化之快正在影响着其他地区气候变化的速度及其影响。
北极迅速变暖加剧北部的野火,而永久冻土融化和北极野火会排放出碳,这些没有被完全计入全球排放预算,将会大大影响人类为了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C或2°C以下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努力。
可再生氢可以显著加快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增加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可能性。可再生氢为中国提供显著优势,可帮助北京实现气候和污染目标,同时避免对进口燃料的更多依赖。
为期三天的七国集团峰会13日在英国康沃尔郡闭幕。与会各方在新冠疫苗捐赠、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复苏等方面做出承诺。但会议的不少“成果”受到多方质疑和批评。
美国情报机构需要确定自己需求,发挥自己优势,调整队伍,以更好服务于自己的使命。需要与盟友和对手建立更深层次合作,与私营部门发展新的关系,并以全新的心态应对气候变化,以寻找和发现别人忽略的东西。
本文概述了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预测、面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气候变化的行业影响以及气候适应重点。本文提供了有关中国的关键气候参数及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这些变化对社区、民众生计和经济的影响。本文有以下主要发现:
2021年,澳大利亚人对气候变化的担忧有所加剧。60%的受调者认为,全球变暖是一个严重且紧迫的问题。人们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即便这可能成本巨大。持这一观点的人较2020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另外,55%的受调者认为澳大利亚政府能源领域的主要优先事项应是减排。
当前的粮食系统存在四大缺陷:它们容易造成浪费并且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破坏环境;饮食贫乏对人类健康有害;数十亿依赖粮食系统的人们无法获得体面的生计。因此,未来的粮食系统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人们越发关注可能影响全球地缘政治稳定的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对国际安全的战略影响已被学术界、多边组织和国家机构充分记录下来。另外,国防行动者已开始将气候变化纳入其战略,强调气候变化会增加国家政治、经济和资源基础的负担。然而,这种发展并未促进该领域的国际合作。
本文总结了第36届能源建模论坛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经济调整成本规模和分布的见解。根据《巴黎协定》,各国自愿承诺减排以应对全球变暖。到2030年将导致全球经济损失约1%。然而,这些成本在不同地区分布并不均匀,向低碳经济转型对化石燃料出口国的不利影响最大。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对互联网进行评估、减轻环境影响,使其履行对健康环境的责任——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元素。互联网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怎样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
显示 723 条中的 341 到 3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