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汽车产销大国,特别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如何有效控制汽车行业碳排放总量,对全面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
芯片短缺已成为威胁全球汽车业乃至经济复苏的一大风险,从目前各国和大型厂商采取的措施来看,未来芯片业布局将逐步升级,呈现出区域转移等特点。但是,由于全球经济生态转型、主要厂商恢复产能尚需时日等因素,“缺芯”困境短期难以解决。
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三大汽车公司1日发布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三家公司在美销量均同比增长。
《联合早报》3月23日报道:全球半导体行业今年来陷入严重供需失衡,市场人士预计芯片短缺问题短期内不会缓解,对芯片需求越加殷切的汽车制造业首当其冲。
南非汽车制造商协会预计,2021年汽车销量将增长15%左右,出口量增长20%左右,全年汽车产量有望增加18%。
28日,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呼吁,韩国应迅速构筑新一代智能型交通系统(C-ITS),以便汽车业界能够加速无人驾驶汽车开发。
2020年,全球汽车市场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半年开始中国车企在海外显现逆势发展势头,不仅彰显了生产能力韧性,还在诸如新能源和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深化布局。将成为中国车企海外发展的新动能。业界指出,未来,区域经贸环境升级,中国车企的海外布局将迎来新动能新机遇,有望依托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汽车进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广州市南沙区不断叠加综保区优势政策,与广州会展中心海关创新推出“保税+会展”汽车进口新模式,将多方政策三重叠加,推动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进口汽车保税展示中心”。
韩国汽车产业协会和韩国进口车协会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售价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86万元)以上进口车在韩国销量达3.0929万辆,同比增加64%,这是2003年进口车协会开始相关统计以来进口车在韩单年销量首次超过3万辆。
以“创新、转型、跨越”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德汽车大会第二场会议16日举行。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商用车智能化、氢能源汽车发展等话题,中德两国汽车专家进行广泛深入交流。
《越通社》10月14日报道,越南政府第70/2020/ ND-CP号议定有助于降低购车成本,刺激国内消费,从而使一些企业的国内汽车经营出现积极迹象。
受新冠疫情冲击,德国汽车工业正遭遇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危机。德国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汽车工业仍是德国经济的核心,但是德国汽车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角色已不复存在。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各种促消费政策支持下,国内汽车市场加速回暖,从4月开始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正在成为拉动全球汽车产业的主要引擎。
在新冠危机和结构转型双重压力下,汽车业是德国受冲击最为严重的经济部门之一。根据伊福最新调查结果,汽车业因新冠危机遭受的损失已缓慢下降。7月份,汽车业商业预期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大幅上涨,从上月的26.9点升至43.7点,显现出“再次加速发展的初步迹象”。
据罗马尼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预测数据,今年7月至9月,罗工业和零售业将出现温和增长,建筑业和零售业的雇员人数也将增加,但汽车行业将出现下降。
显示 59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