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文局联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开展的第7次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昨天(3日)在京发布。调查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访者对中国企业的认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海外受访者对中国企业形象认可度较高。
3日在京举办的2020·中国企业海外形象高峰论坛上,近150家中国企业共商海外形象建设之路,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作为中国白酒领军品牌,贵州茅台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民族品牌走出去,在国际市场表现亮眼,在渠道建设、销量和品牌力影响上都取得了突破。
2018年5月至7月,中国报道杂志社联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凯度华通明略、Lightspeed合作开展了第5次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此次调查在埃及、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南非等非洲四国开展。访问样本为2000个,每个国家500个。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一言一行与国家形象紧密相连,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与责任,已成为承载中国形象的重要名片。但是,外媒经常夸大其词地报道一些中国企业的负面新闻,比如施工质量不合格、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以及拖延工期等,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中国国家形象。那么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让我们用事实为中国企业正名。
围绕中资企业“走出去”面临的舆论风险、中企的海外形象塑造、海外公关危机应对等议题,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17日在北京主办了“中资企业海外形象塑造研讨会”,并发布了独家调研报告《“走出去”中资企业如何与海外媒体打交道》。
中国企业一方面在非洲进行各种投资、建设和经营,改善了非洲民众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被西方某些媒体描述成“新殖民主义者”“流氓捐助者”。在2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复杂、褒贬共存、负面明显,负面形象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竞争力将产生不良影响,走进非洲的企业要重点做好海外形象构建的“算术题”。
显示 7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