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认为,要接受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就需要建立新的联系,欧洲车企应与中国厂商合作以学会他们的做法,要尝试预判什么才是颠覆性的科技创新。
中国汽车市场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竞争重心由电动化向自动驾驶等“智能化”转移。
虽然全球汽车市场正在增长,但欧盟的相对地位正在减弱。其汽车产量占全球的份额远远落后于中国。
现今,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和日本汽车制造商曾经对汽车行业的垄断。
在中国车企的带领下,巴西有望成为整个拉美地区重要的电动汽车出口中心。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大约占10月汽车总销量的49.8%。就连来自贸易伙伴的关税威胁也很难影响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全球雄心。
巴基斯坦的电动汽车市场在向更可持续的未来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华为等在自动驾驶、面部识别、无线软件升级、电话连接功能和自动泊车等方面比传统汽车制造商更具优势。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宣布时代转折将至:石油与煤炭时代将在本十年结束前落幕,“清洁电力时代”即将开启。这一趋势的逆转主要归功于一个国家:中国。
从设在购物中心里的汽车展厅可以看到一些本质性的东西:中国人对新技术持开放心态,热衷于尝鲜,而不是一开始就疑虑重重。
与绿色转型有关的中国科技企业已开始在大量地区播下种子。每隔一段时间,中国就会宣布一项协议的达成,为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电解槽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工厂奠基。在西班牙、巴西、德国、越南、墨西哥、土耳其和匈牙利都有这样的项目。这一新趋势体现了北京的全球志向。
中国是全球碳减排潮流引领者。
如今,中国机构在电池领域高影响力研究出版物中占65.4%,大大超过美国机构的11.9%。
中国的电动汽车生产和普及是全球市场上最大的成功案例之一。2022年,中国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680多万辆。
东南亚新兴国家发展迅速,日本汽车与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东南亚的竞争正在加剧。
在廉价、清洁的技术方面,中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领导者。任何阻碍最便宜低碳产品流动的措施都将增加转型成本,并减缓转型速度,从而增加欧盟无法实现减排目标的风险。
根据香港“对比法”技术市场研究公司的一份报告,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今年在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预计会有大幅提升,其纯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超过特斯拉。
拉美市场对中国进口汽车以及中国在当地电动汽车生产和关键矿产领域的投资仍然相对开放。美欧的对华措施可能会导致贸易转向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从而鼓励已经在进行的进程。
仔细观察欧盟的行动就会发现,它不希望出于政治原因升级贸易紧张局势,甚至可能愿意与中国磋商达成解决方案。
如果气候变化是一种生存风险,那么物美价廉的中国电动汽车产量激增是一件好事。美国应该集中精力促进这种汽车的普及。
显示 403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