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述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增长的三个关键驱动因素:在邻近行业进行试验,鼓励设计运营解决方案,以及在核心技术上加倍下注。
比亚迪电动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而且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有其他优势,可以让它成为全球市场领导者。
元旦前夕,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发布了一款电动汽车——这让汽车行业为之震惊。因为这不是一款普通的电动汽车:现在的“小米SU7”在技术上可与业内顶尖车型相媲美。
2022年,中国生产了全球近60%的电动汽车。在中亚,电动汽车市场规模虽小,但仍在增长,中国公司尤其占据主导地位。
电动汽车消费热潮正加速中国能源转型。
印尼的矿产原材料储量、泰国的汽车工业基础、马来西亚在电机电子行业的经验、越南的国际布局以及新加坡在研发测试领域的优势等,再借力中国在电动汽车工业的丰沛资源,可以全面优化东南亚电动汽车“自上而下”的产业链。
过去,中国在发动机和动力传动系统方面很难与西方匹敌,更不用说掌握西方技术了,但现在西方公司需要向中国学习了。
凭借慷慨的补贴、充足的工程人才、创新天赋、巨大的国内市场以及公众对脱碳的支持,中国已成为低成本电动汽车的主要生产国。
尽管欧盟正在对中国企业的补贴问题进行调查,但贸易仍在继续,在布鲁塞尔进行调查期间,中国10月对欧洲的电动汽车出口同比增长了32.25%。
随着美国和其他国家对电动汽车给予大量补贴,以及经销商补充库存(库存至今仍未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欧洲和亚洲的汽车出口正在猛增。
印度尼西亚政府热衷于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坐拥全球最大的镍矿储量(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印尼政府正试图建立一个端到端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生态系统。
绿色转型和能源危机已促使汽车行业加紧生产电动汽车。这引发了一场竞赛,西方国家正试图缩小与中国的差距。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中国在这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占据了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60%。
中国制造的汽车现在不仅主导中国市场,而且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除了中国制造汽车的较低成本和先进技术外,中国还开始主导电动汽车的供应链,这将令其他国家的制造商难以缩小差距。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随着中国继续推动电动汽车的生产和使用,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的数量将增长近10倍。
如今,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比亚迪。
瑞士银行预测,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顶级电动汽车制造商比全球竞争对手拥有压倒性的成本优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扩大全球生产。
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和中国生产商将在全球向电动汽车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重塑当前汽车行业动态。
东南亚各国正竞相吸引外资设立电动汽车生产基地。为抓住全球电动化需求,工厂集中的泰国和人口众多的印度尼西亚之间展开了激烈争夺。
虽然中国汽车制造商仍努力在全球出口方面赶超知名品牌,但显而易见的是,在电动汽车领域,世界很快将试图追赶中国。
在非洲,由于电动汽车成本高,且缺乏足够的电力,与欧洲和美国相比,这里的电动汽车需求量仍然较低。尽管如此,比亚迪、吉利、东风汽车、长城汽车、上汽和江淮汽车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仍在非洲进行扩张。它们在南非、卢旺达、埃及、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加纳、摩洛哥和尼日利亚等地的市场销售汽车。
显示 390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