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老字号通过持续创新,积极扩大品牌影响力,不少“网红”老字号还“翻红”海外市场,收获了一批海粉。但老字号产品拓展海外市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针对企业遇到的市场问题,海关加强政策解读,在创新监管的基础上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老字号走出国门。
近日,随着北京消费季重启,很多老字号企业纷纷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推陈出新,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全聚德取消所有门店堂食服务费,下调门店菜品菜价,旨在吸引更多消费者。
老字号走进直播间“圈粉”,数字小店点亮城市街头巷尾,“云”上也能赛龙舟……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今年端午节有了不少新玩法。
天上云霞落地天猫,6月13日,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元先旗舰店”在天猫平台正式开业,精美绝伦的系列云锦织品首次集体亮相,共同绘织线上美学新国潮。
本地游已成为各地旅游业发展主力军。如何让本地游客愿意出门、游得开心、游出新意,各地频出新招。
5月16日起,新华社“快看”抖音/快手账号推出“百姓味道 周末探店”直播活动,精选老字号餐饮名店,由美食主播带领网友直播探店。在美食达人 “大胃Mini”带领下,直播第二站来到北京全聚德前门店,探寻烤鸭的秘密,品尝地道北京美食。一个小时的直播看点不断,网友观看并踊跃评论点赞,反响如潮。
6日,位于福州台江区的老字号餐馆“忠惠酱鸭”店内一派忙碌景象,店长陈公一正带领店员为线上订货打包。受疫情影响,这家已有80多年历史的老店曾一度亏损。
潘家园鉴宝、吴裕泰论茶道、内联升做鞋……疫情期间,“老北京”集体开直播“圈粉”。开网店、做直播、运营粉丝、迭代产品,北京的老商圈、老字号忙得不亦乐乎。据了解,目前北京一半以上老字号已入驻淘宝直播,报告显示北京直播人才需求位居全国首位。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前门大栅栏游客较往年减少很多。4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前门商业街看到,随着北京市疫情防控取得进展,部分老字号店铺已恢复营业,游客也趁着晴好天气做好防护来到大栅栏游览。
元旦的上海老城厢——豫园游人如织,游客们在欣赏传统民俗文化、品尝传统美食的同时,也体验了现代设计、趣味游戏等都市时尚。
即将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除了最新最炫的高科技,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的身影,它们位于场馆不同区域,为全球展客商增添一份文化交融的美好记忆。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负责人任勇在“平行论坛二:助力中国品牌成长”上解读“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时表示,促进老字号顺应时代新变化,使老字号历久弥新,走向世界。
5月9日,2019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平行论坛在沪举行。
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以来国内重要的民族品牌发源地和集聚地,其品牌建设历程可以看作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缩影。上海曾是老品牌的荟萃之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品牌占据全国品牌的60%-70%。
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老字号品牌开始利用传统文化和电商平台进行营销。例如,食品老字号品牌每逢传统节日都会出现销售高峰、来自地方的稻香村品牌实际上现在已经进阶成为国民糕点等。通过老字号品牌和电商平台的良性互动,老字号品牌在新时代将面临更多的机遇。
跨年最重要的就是和家人在一起,这时候美酒佳肴自然是不能少的。前晚,峨嵋酒家、曲园酒楼、又一顺等老字号饭庄的销售都比平时翻一番,饭口排起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等候队伍,就餐的火爆场面紧追春节。
10月17日,上海商标海外维权保护办公室在位于徐汇的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挂牌成立。记者了解到,这一维权保护办公室将为中国“老字号”“名品牌”出海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
中华老字号冠生园出品的“大白兔奶糖”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上海味道”。而在近日举行的中华老字号博览会暨中华老字号文化节上,冠生园宣布携手知名国货品牌“美加净”,联名推出跨界新品——“大白兔奶糖味”润唇膏。
走过许多城市后再回到香港,很多人不得不感叹这是一座有着自己独特“味道”的城市。茶餐厅、凉茶铺、糖水店……这些深藏在香港小巷深处的老字号店铺不仅让很多老食客吃到记忆里的味道,也让新食客感叹名不虚传。这背后离不开香港老字号店铺经营者一代代的传承。
显示 39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