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海丝沙龙暨江北区港航服务业发展论坛11月29日在宁波召开。围绕本期沙龙主题“全球集装箱海运市场发展趋势及展望”,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航运企业等代表一起就市场未来态势及供应链运转等话题,共商发展之策,把握发展机遇。
11月24日,2022 浦帆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分论坛于上海举办。论坛上,“上海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上线试运行。
正当世界经济受困于全球供应链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拥堵问题时,新加坡正在推进一项价值400亿美元的港口现代化项目以提供解决方案。据悉,新加坡将通过该项目到2040年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港口——新加坡PSA大士港(Tuas),该港口将使现有空间增加一倍,并以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车辆为特色。
科学家说,北极海冰融化可以减少船只排放的二氧化碳。北极航线常常被冰层所阻断,迫使船只航行速度减慢,并走非直达路线前往目的地。而冰盖融化可以让船只选择走更直接的路线,减少它们的碳足迹。
随着近期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的增长,海事部门通过打造海上智控平台,实现海上动态全面感知,在进行安全有效管控的同时,还助力港口航运稳增长。
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五省市港航部门9日通过“云签约”的方式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长江上游地区航运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长江上游地区航运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巨大冲击,在全球供应链复苏的过程中,航运业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全球经济正逐步走向复苏,经贸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航运相关产业应如何理解变化、把握变化、有效应对,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
新加坡港航业发展较为完备,其港口技术、作业效率以及智能化运用一直有较强优势。中新两国在此领域的合作也由来已久。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商业分析与运营管理系副教授吴培源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与新加坡港航业的合作可以向新的方向拓展。
7月11日,《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在上海北外滩发布。报告显示,上海再度排名第三,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香港、迪拜分列第四、五位。
全球贸易90%是由约9万艘商船完成的。仅船舶的排放量就占全球排放量3%,而且还在迅速增加。气候危机的紧迫性可能成为一种催化剂,为海洋作业和管理带来急需变革。
2020年在许多方面都是异乎寻常的一年,包括国际航运。在上半年陷入僵局后,中国在2020年下半年主导了全球交易。因此,在此期间,几个欧洲国家的封锁措施令外国对中国商品(包括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的需求增加。这种趋势使得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欧盟主要贸易伙伴。
西班牙《先锋报》网站3 月29日发表题为《苏伊士运河堵塞加大了俄罗斯对北极航道的期待》文章称,尽管经由北极航道运载的货物量很少,但是苏伊士运河的堵塞让俄罗斯有了继续推动北极航道发展的动力,北极融冰和气候变化可能让这条航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干道,应该继续开发与其北极海岸平行的航道。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前2个月进出口增速达到32.2%,其中出口增速达到50.1%,实现今年外贸“开门红”。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多数企业虽然订单“爆棚”,但利润却连续“缩水”,一些企业甚至反映出现资金周转问题。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支持深圳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以规则衔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完善法治领域跨境协作机制,扩大金融业、航运业等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此前探索的情况如何?具体怎么实施?
记者23日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获悉,目前国内登记在册的最大载重吨船舶——中远海运能源运输有限公司31.9万载重吨船舶“远华洋”轮23日办理完结船舶登记,正式入列“中国洋浦港”。
8月28日,“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福建站正式启动。活动首站来到了厦门自贸片区,来自中央、省市等主要媒体的代表团一行参观了五周年展厅、大数据服务中心、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深切感受自贸区五年来的变化。
韩国最大航运公司现代商船(HMM)8月14日表示,将于下月与新加坡港务集团(PSA)合作成立合资公司。
显示 54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