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公约》缔约国,积极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恩格贝镇蒲圪卜村立足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工程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借助恩格贝沙漠生态示范区的优势,建设蒲圪卜村美丽乡村。
贫瘠的沙漠是生命的禁区,但不断进化的生命,却能够以各种方式,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与环境和谐相处。
我国68年治沙史,经历了艰难起步、重点治理、快速发展和全面推进4个阶段,堪称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
目前,伊泰在库布其已经营造了约34万亩的防风固沙林,沙漠化防治控制面积达86万亩。伊泰的碳汇林项目,在有效吸附二氧化碳,为公司煤化工项目提供碳汇保障的同时,也为鄂尔多斯西部搭建起了绿色生态屏障。
治沙模范(4)林发旺视频素材
治沙模范(3)贾道尔吉视频素材
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荒漠化治理更多了许多不一样的成就感。
治沙模范张喜旺视频素材资料
28年来,亿利资源集团扎根在此,把635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绿洲,带动近10万农牧民脱贫致富,缔造了治沙、生态、产业和扶贫平衡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库布其治沙扶贫模式”。
绿色,对于牧民来说,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希望的颜色。在库布其沙漠出生长大的乌冬巴图,从小饱尝了风沙之苦,亲眼目睹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沙逼人迁的一幕幕凄惨景象。
一场雨过后,从银肯塔拉沙漠中心绿洲传来阵阵欢快的鸟叫声。在绿洲边缘,生长着几棵木瓜树,据说树龄超700年。地面裸露的树根不知被谁偷偷锯掉一截,露出一圈圈紧密的年轮。
准格尔“绿水青山”的蜕变是鄂尔多斯市生态文明发展的缩影,在如刘战先这样一批播绿创富人的努力下,鄂尔多斯将绿满大地。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高度评价中国治沙成就,认为中国创造了“生态、民生和经济平衡驱动”的荒漠化防治成功模式,提出“世界履约看中国”。
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总干事曾这样评价: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
正是有了像贾道尔吉这样的林业人,才有了今天满目碧绿的伊金霍洛。
20年间,王玉珊领上技术员,用拖拉机拉上树苗,到村里、到农牧户家中,手把手地教技术。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宝日勒岱领着乌审召人,一棵树一棵树地种植,硬是在沙漠中开出了一条绿色之路。
万物正在萌芽,阳光正好。那一刻,扎那抬起头说,他要和乡亲们一起,把阿尔巴斯的“绿色羊肉”推出去,把天蓝水碧的草原形象展示给大家,让这片草原、这片牧场永远绿意盎然。
显示 49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