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一带一路(重庆)智能体验馆“文化艺术走廊”项目正式启幕,并拟长期举办中外文化艺术作品交流活动。
5月19日,重庆市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在北京和重庆两地同步举行战略合作“云签约”,双方联手打造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新华社旗下20多家专业机构将与“巴味渝珍”品牌开展全面合作。
5月13日,重庆海关发布消息称,今年4月份,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53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4%。其中,出口365.8亿元,增长41.8%;进口173亿元,增长2.8%。
5月10日,雨后的重庆艳阳高照。30平方公里的两江协同创新区内,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4月22日下午,重庆铁路口岸平行进口车试点平台2020年首票批量使用铁路信用证结算的平行进口车成功抵港,主力车型为德国奔驰主机厂授权改装品牌ART·迈巴赫和ART·S,货值逾1200万元。
4月17日,重庆海关发布消息称,今年一季度,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130.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4.1%,较1-2月降幅收窄4.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2.4亿元,下降25.7%;进口488.3亿元,增长8.1%。
为提振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文旅产业,22日,重庆洪崖洞和成都宽窄巷子两大国内顶级流量“网红”景区在重庆签署战略合作,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成渝两地文旅产业复苏。
在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的LiGa大数据中心,显示屏上跃动着800多台风力发电机的风速、风向、发电功率等实时运行数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黄卫民告诉记者,每台风机搭载了400多个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中心不仅能对发电机进行全方位监控,还能对运行状态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并进行健康状态预警,使设备检修效率提升了40%左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发力,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渝新欧)持续升级,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效益凸显……
4月8日,记者从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获悉,近日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重庆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由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实施方案》放眼于西部地区合作和国际互联互通,对未来5到15年重庆市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作出了总体部署。
日前,重庆22个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涵盖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总投资815亿元。这是重庆尝到新基建释放出的新动能“甜头”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精准发力。
新冠肺炎疫情给复工复产带来挑战。记者在重庆采访了解到,近1个多月来,重庆以推动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复工复产为牵引,着力疏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堵点,并针对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资金链紧张等痛点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截至3月31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大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各项扶持政策覆盖数十万家企业,经济活力有效恢复。
分析师近日在重庆采访了解到,尽管2月众多外贸企业曾因员工返岗困难以及物流受限而使生产陷入困境,但随着国内疫情逐渐退去,在众多政策措施的支撑下,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出现逆势增长。
记者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为支持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重庆市出台意见从重点支持产业、供地方式、地价标准等方面保障企业用地需求,9条“干货”力解企业用地难题。
重庆,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腹地,其地位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为重庆的社会发展和经济飞跃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新契机。
重庆市区两级财政共同设立的应急转贷资金池通过降低费率、简化手续等措施,以最快速度将应急资金送到中小微企业手中,增强企业战疫信心。
记者从重庆交通部门获悉,重庆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正加快推进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涪江双江航电枢纽、渠江航道整治等一批重大水运项目建设,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共建“一带一路”,必须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这是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承诺。
记者23日从重庆两江新区获悉,位于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内的“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已正式复工迎客。2020年内,交易中心还将新增5个国家馆,特色商品种类也将由目前的5万个增加到5.5万个。
重庆23日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动员大会,围绕党中央提出的七项战略任务,确定了精准抓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七大重点任务,努力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等方面下功夫、见实效。
显示 969 条中的 641 到 660 条结果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