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贵州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高度重视市场主体,不仅在保市场主体上下足功夫,更是千方百计地推动市场主体的培育,上半年新设立市场主体27.12万户,累计总量达到318.99万户。
8月18日,在遵义市召开的第五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上,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贵州省农业农村厅、遵义市人民政府及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编制的中国干辣椒价格指数正式发布。
今年上半年,贵州投促系统聚焦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十大工业产业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逆势奋进、“危中寻机”,成效显著。
近年来,贵州省充分挖掘以生态资源、气候环境等为核心的避暑旅游资源,打造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八方来客消夏避暑。据统计,今年7月,贵州省共接待游客7755.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83.94亿元,环比分别增长42.72%、37.93%。
贵州正式启动2020年“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旨在千方百计把贵州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提升贵州农产品竞争力、影响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胜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今年以来,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围绕“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充分把握中医药发展机遇,通过推动重点产品规模化、加强技术服务、深化产销对接,努力推进全省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奇山秀水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宜人气候与绿色生态浑然一体,夏季,是贵州最美好的季节,随着气温日渐升高,众多游客忍不住“躲进”清凉贵州。
贵州省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将区块链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应用,落实国家“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的重要部署,建立完善中药溯源系统,重新塑造中药行业诚信生态。
今年以来,贵州针对外贸外资企业开展“管家式”服务,稳外贸工作总体形势好于预期。1至7月,全省进出口总额252.9亿元,进口额43.5亿元,同比减少37.5%;出口额209.4亿元,同比增长24.5%,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二。
潘德鑫 面对抗疫、战贫、防汛的巨大压力,贵州采取超常规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回稳、恢复加快、势头向好”的态势。
上半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南五省份经济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经济发展呈现出“回升、趋稳、向好”的良好态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五省份在千方百计抓“六稳”促“六保”的同时,立足自身优势,既稳住了基本盘,又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目前,贵州已建立太子参、钩藤、黄精、天麻等中药材“定制药园”11.6万亩。2020年,力争省内药企和医院采购本省药材比例从目前的40%提高到60%以上,推动中药材产销对接更加紧密。
贵州省近日出台《关于支持全省出口产品转内销若干政策措施》,着力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日前,根据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公示的“全国十大名椒”评选结果,贵州两品牌入选,分别是遵义朝天椒、大方皱椒。
贵州采取景区门票五折优惠、发放1000万元文化旅游惠民券等措施,助力文旅产业“疫”后复苏。
日前召开的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首次提请大会审议,标志贵州朝着提高茶产业发展整体效益、建设茶产业强省迈出坚实一步。
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贵州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纵深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今年可实现带动全省9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和3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县(区)的“9+3”县(区)10万人增收。
黔南州迎来千人旅游团、安顺推出主题旅游线路、镇远古城及周边景区门票半价……记者日前获悉,贵州旅游好消息不断,在游客不断增多的同时,各景区纷纷推出优惠政策。
从种植、生产到仓储、运输,再到检验、销售,红辣椒从虾子镇的辣椒城运往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远销国外。越来越多“辣椒人”从这条产业链中受益,日子也如红辣椒般越来越红火。
近日,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国行贵州站暨贵州省大数据融合产销对接活动在铜仁市举行。活动现场,“一码贵州”正式发布,开启更加便捷的消费扶贫新渠道。
显示 448 条中的 241 到 2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