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穆瓦驰多用途大坝项目项目由中国电建下属的中国水电十五局国际工程公司承建。项目于2022年3月4日开工,计划于2027年8月底完工,建成后可为肯尼亚的蒙巴萨、夸莱等地区提供生活用水,并向项目周边2000公顷土地提供灌溉用水,有助于保障当地用水安全及粮食安全。
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为境外基建项目提供“华泰方案”,持续发力清洁能源新型能源、清洁能源项目,将风险减量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创新突破DSU承保难题,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近三年来,累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项目37个,风险保额660.36亿元,服务范围覆盖139个国家和地区。
九年前,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进军埃及钻井工程市场,通过深度融入当地社会、克服重重困难,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将荒芜沙海逐步改造成可耕良田与生态绿洲。
近年来,中国水稻种植技术在冈比亚的推广和应用,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冈比亚水稻产量突破4.8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冈比亚农业部长登巴·萨巴利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技术团队提供的高产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创新是取得这一成就的关键因素。
日前,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落户浙江杭州钱塘(新)区。该中心将打造金砖国家国际客厅和合作中心总部,力争建设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合作示范区。
近年来,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在卫生健康合作领域发展迅速,两国在其他人文交流合作领域同样成果丰硕。中国与埃塞俄比亚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不仅为促进两国民心相通、深化传统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推动中埃塞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湖南建投集团发挥基建领域优势建设海外标杆工程,打造“产工贸一体化”模式;推行属地化理念,培养当地人才,在册外籍属地化员工达5546人;承担企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讲好“走出去”中国故事。
中企加强与英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其目标是不仅仅满足英国本土市场的需要,更是以英国为立足点,满足欧洲大陆甚至全球市场的需要。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在英中企采取“全球本土化”策略,未来或成中企在英国深入发展的趋势。
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两次分别加征10%关税后,中国玩具行业预计将面临“走出去”设厂生产的压力。然而,由于部分具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缺乏竞争优势,中国玩具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行业地位将得以延续。
农业是肯尼亚的经济支柱,该国农业人口占比高达70%。尽管如此,粮食安全问题仍是该国的主要挑战。由于气候变化、土地退化、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肯尼亚的粮食自给率较低,部分地区仍然依赖进口或国际援助来满足需求。
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全程采用中国设计标准、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建造,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在南亚地区落地生根的项目典范。
恒逸文莱大摩拉岛石化项目是“中文经贸合作旗舰项目之一”。项目不仅与文莱“2035宏愿”高度契合,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商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成效,还在推动技术标准输出、生态环保、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采取诸多有益举措,充分展现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技术优势与责任担当。
近年来,中国与肯尼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为肯尼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并助推当地经济发展。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缓解肯尼亚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也为中企进一步出海非洲储备了大量人才。
由山东高速集团承建的塞尔维亚“多瑙走廊”快速路项目主线部分路段2月22日建成通车,被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誉为“未来之路”。
从《黑神话:悟空》到《漫威争锋》,随着技术能力进步、文化融合能力提升,我国不仅用游戏讲好东方的“西游记”,也尝试用中国方式讲好欧美的钢铁侠、绿巨人等漫画故事,彰显我国文化影响力、包容力的进步。
专家建议,应在新质生产力的视域下创新非遗对外传播形式和渠道,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传播,通过国际化表达、网格化传播态势引导国际社会关注和了解中国非遗及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国际受众对中华文化的热情,进而形成行动上的对话与互鉴,提高非遗“走出去”的有效性。
乌兹别克斯坦扎法拉巴德220千伏数字变电站项目即将投入使用。该项目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州,是由中企承建的该国首个220千伏数字变电站。
在轨枕厂,每名阿籍工人正式上岗前,都由中国师傅手把手教学,并提供翻译成法语的工序流程和设备操作规程,帮助他们尽快掌握生产技能。这不仅为当地工人获得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也为阿尔及利亚铁路建设培养了专业人才。
凭借高效交接、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中石油推动油田产量创历史新高,并致力于打造中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样板项目,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改善当地民生,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
宁波诺丁汉大学办学20余年来,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帮助更多西方青年来华交流学习,培养了一大批既了解欧美也喜爱中国的文化使者,已成为中英教育合作标志性项目和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渠道。
显示 839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