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国家之一。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深两国经贸发展成为各方共同的期盼。
在刚果(金),中刚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资源换项目”一揽子合作基建项目为当地带来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助力刚果(金)实现国家互联互通,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效解决当地民众就业问题,大幅提升民众生活质量。
作为油田作业者,中国绿洲石油公司扎根于此15年,以先进的石油开采技术助力油田高质量开发,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环境友好型开发模式,秉持以人为本、互利共赢的合作宗旨,在促进伊拉克能源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切实改善该国战后民生。
2023年10月,上海市获批创建全国首个“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近一年来,通过共享市场、共塑规则、共建能力,逐步成为多双边经贸合作的新渠道、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金名片。
作为柬埔寨首条高速公路,金港高速公路连接柬埔寨首都金边和该国最大深水海港西哈努克港,是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按“建造-运营-移交”模式投资的项目,是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成为柬埔寨交通运输和互联互通领域的新经济动脉。
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11周年,在与发展中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参与的许多“小而美”惠民生项目切实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受到共建国家民众的热烈欢迎。
雅万高铁于2023年10月17日正式开通运营,作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雅万高铁在过去一年的可持续运营改善了当地民众生活,给印尼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亮点,助力印尼现代化发展进程,成为推动两国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近年来运用先进的通讯解决方案及经验,通过技术合作、项目承包和本地化服务三者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协助埃及电信企业快速提升当地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埃及互联网“提速”。
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是全国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综合性开放载体,成为国内企业走进上合组织国家的母港、上合组织国家企业进入中国的平台。
今年以来,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货运量明显增长。欧盟出于地缘政治风险的考虑,也在加紧联络中亚各国大力推动这一连接欧亚大通道的建设。然而,随着海运价格的明显回落,中欧班列跨里海运输的稳定增长仍面临巨大挑战。
维吾尔医药作为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2001年的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公司作为维吾尔医药的传承者、实践者与推广者,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不断发力中亚市场,见证着维吾尔医药的发展壮大。
2017年11月,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苏布雷水电站在科特迪瓦顺利竣工投产。投入运营近七年来,苏布雷水电站不仅为当地人民带来清洁可靠的能源,更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两国双园”作为政府与企业协同推动的产业集聚区,不仅通过高水平的产业配套解决了企业落地难题,更通过系统化的协同解决方案,减少了企业海外投资答题“选项”,降低了投资风险,缩短了境外适应期,成为企业走向东盟进行跨境产业合作的“减压舱”和“稳定器”。
作为中国教育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加纳库马西技术大学开展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通过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文交流等方式,让非洲国家特别是加纳共享中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师资建设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助力非洲培养应用型人才。
2023年8月,中方发布“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三项举措,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中文+职业技能”和鲁班工坊是中方援助非洲技术人才培养的代表项目,对接非洲工业化和中非产能合作需求,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企在坦桑尼亚建设的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综合服务合作区,总投资1亿多美元,总面积11.7万平方米,2023年带动中国出口非洲货物货值超2.7亿美元,正在成为深度连通中坦、中非经贸往来与合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中国企业进军东非市场的平台和窗口。
在非洲大陆上,一座座农业合作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拔地而起,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打通田间到市场的通道。
市场的发展带来激烈的品牌竞争。当前埃及电视机市场上,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共存,三星、LG等韩国品牌在此深耕多年并且已经本地化生产,占据了近七成市场份额。随着本地品牌的崛起和中国品牌的本土化运营,当地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8月7-17日,国家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首席专家朱振武教授率团访问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三国,开启中非文学文化交流之旅。访问期间,非洲文学研究丛书(十卷本)和中国非洲文学学的理论体系等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此行是中国学者携研究成果”走出去“的一次重要实践,收获颇丰。
8月24日晚,15吨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飞抵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后,陆续分拨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沈阳等地。这是马来西亚鲜食榴莲今年6月获得检疫准入后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以榴莲为媒,河南正在积极打造连接东南亚的“空中丝绸之路”,推进中马两地航空枢纽建设,为河南与RCEP国家加深经贸人文交流提供有力支撑。
显示 869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