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仍有大量基础设施需求未得到满足,尤其是在交通和电力领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该地区能否保持韧性,取决于它能否成功化解当前的经济问题,同时继续关注气候变化等关乎可持续性的重大、长期性威胁。因此,东盟应把当前的危机视为一次机遇,借此重新思考并对可持续基础设施进行长期再投资。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可以转化为福音,启动一个无论如何最终都需要启动的进程。如果美国国内那些现在生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地区看不到自身在低碳经济中可行的经济角色,很难想象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严肃的行动。同样,当美国许多州未能实现经济多元化,摆脱对采掘业的依赖时,很难想象会出现广泛的经济增长。
经过疫情考验,公众意识到未来的挑战。在中国,有87%的人表示,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会与新冠肺炎一样带来严重影响。尽管澳大利亚的数字要低得多,但大多数人(59%)也同意这点。那么,一旦当前的危机消退,这种担忧会最终转化为解决气候变化的真正进展吗?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与新冠病毒一样,各种环境退化对俄罗斯的威胁要大于对北约、美国等国的威胁总和。而俄罗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严峻威胁方面做得很少。俄罗斯应认识到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的严重程度,在二十年内对能源转型进行全面的公平的评估。
鉴于航空部门脱碳面临独特挑战,美国联邦政府应该出台务实的、针对具体部门的联邦政策,鼓励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为此,本文给出一套短期和长期的联邦政策选择。
中国政府2016-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对于希望利用对环境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的企业而言,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进一步鼓励中国环境保护行业中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因为中国正力图解决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肆虐,全世界的精力理所当然地集中在遏制病毒和控制经济后果上。然而,在这种背景下,气候危机仍然和以往一样紧迫。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威胁,加强对这两种威胁的应对能力是当务之急。
“一带一路”不断向着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的方向演进,绿色“一带一路”不仅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也成为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的新实践。
具有包容性的循环经济可以确保短期和长期的应变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为何发展循环经济向世界展示了应对新旧全球风险的解决方案。
目前,贫困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低,但人们担心,经济快速增长可能会改变这种局面。作者假设,在未来十年,全球52个最贫困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各国人均收入将达到6000美元,然后分析了在其碳排放强度保持不变或上升到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大自然是今后人类抵御流行病的第一道防线,保护自然是我们面前最好和最具成本效益的一道防线。
战胜新冠病毒需要社会和个人承受急性的、短期的痛苦,人们期望这场流行病会过去,经济会迅速复苏。脱碳则意味着更艰巨的任务:全球经济都要转型,这期间还会出现混乱,而目的只是想避免一场人们感觉即将到来、但才刚刚开始感受到的灾难。
自1980年以来,洪灾在全球造成的损失已超过1万亿美元,而且形势还在恶化。世界资源研究所最新分析发现,到2030年,全球受洪灾影响人数将增加一倍。到2030年,受河水泛滥影响的人数将从2010年的6500万人增加到1.32亿人,受海水泛滥影响的人数将从700万人增加到1500万人。
美智库发文列出了七个重要实例,用于说明特朗普政府如何破坏、撤销和削弱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并总结了这些行为对美国民众健康与福祉造成的影响。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欧盟暂时取消了有关各国对抗气候变化的出资规模的规定,允许政府引导公司度过危机,并使用公共资金最大限度地减少失业。本文建议通过为国家援助措施附加绿色条件将这些政策结合起来。这样,绿色复苏就有望实现。
新冠病毒引发的流动性限制和经济活动崩溃正在对环境产生积极的短期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减少。但是,这种大流行对当地空气质量和全球气候的积极影响可能是暂时的,排放量随后有望反弹。人们可以通过迅速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新冠病毒,但限制全球变暖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大规模挑战。
欧洲的注意力迟早会转向制定一套更能持久的财政刺激方案,而“欧洲绿色协议”可以成为一份很好的指南,就经济需要向何处发展为欧洲领导人提供指引。若该协议得以成功落实,这不仅将重塑欧洲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也将重塑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本文分析了新冠病毒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地缘政治以及气候治理的影响,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抗击新冠病毒无疑是各国政府和公民的优先事项,但短期的危机不应分散能源和气候政策的中期和长期挑战。
英国迫切需要整合其贸易和气候政策制定,并利用当前危机为国际谈判带来的有限的喘息空间,加紧确定有关这一关键政策交叉点的战略和优先事项。英国政府已迅速采取行动,以在脱欧后重设其对外贸易关系。同时,英国又是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的主办国,这为政府提供了重要机会。
英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挑战,但是,政府可以以英国脱欧为契机,制定雄心勃勃、可持续和经济上可行的政策来应对气候问题。离开欧盟可能会使英国摆脱欧盟环境政策存在的诸多缺陷的束缚,但政府仍面临许多挑战。
显示 2184 条中的 1541 到 1560 条结果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