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08年至2010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一样,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让发达经济体的碳排放量大幅减少。国际能源署估计,在实施全面封锁措施较严格的欧洲,2020年能源总需求将下降11%以上,这是2008年至2009年能源需求降幅的两倍多。欧洲面临的问题是,从疫情中恢复是否一定意味着恢复原状。
可再生能源向亚洲地区提供了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以及成为清洁能源转型领导者的机会。但是,要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必须对地区国家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本文从政策前景、投资流量与拓宽能源获取渠道的角度全面概述了亚太地区五个次区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2020年5月27日,欧盟公布了一项7500亿欧元(约合8260亿美元)的复苏计划,作为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对策核心,同时增加现有预算。欧盟官员称,经济刺激计划的25%将用于气候友好型措施,如建筑改造、清洁能源技术、低碳汽车和可持续土地利用。
气候变化仍然没有被视为全球紧急事件,也没有应对之策。更糟糕的是,当前疫情可能破坏气候活动势头。原定于2020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就因疫情而被推迟到2021年举行。此外,排放量下降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现在,许多国家/地区正在解除封锁,排放量将再次增加。迫切需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危机。
在4月封锁高峰期,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17%。然而,经济活动中断创造的零排放并不是一种理想结果。经济活动长期中断会导致严重后果。随着疫情缓解与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缓解情况或面临反弹。
2020年5月27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众人期待已久的复苏计划提案,这个被称为“新一代欧盟”的新计划打破了成员国共同债务的禁忌,提出了7500亿欧元的联合贷款,以提振经济和投资未来。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越来越明显,环境界许多人事呼吁对地球气候进行人为操纵,以减缓气候变化。一个经常提到的方法是向大气中注入硫酸盐来冷却正在变暖的地球。与印度最相关的是硫酸盐注入对全球降雨模式的影响。向土壤中注入硫酸盐也有可能改变印度的季风气候,导致这个严重依赖农业经济的国家大面积歉收。
天然气随时可以用来供电,还能迅速增减电压,以极小成本应对需求波动。在2020年4月5日印度全国熄灯期间,31千兆瓦的用电负荷在10分钟内消失又恢复,是天然气发电(以及更大份额的水力发电)的快速升压能力让电网维持稳定。如果新的碳捕获技术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天然气(以及煤炭)发电可以实现零碳排放。
利用现有工具,电力部门脱碳工作已经在进行中。近年来,美国在电力脱碳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19年美国电力系统的碳排放量比2007年的峰值减少了33%(8亿吨),尽管发电水平几乎相同。然而,未来的进展将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在净排放量接近零的情况下。
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和机遇纳入量化宽松企业债券购买的考虑范围,不仅在财务上是审慎的,还可能有助于释放增长,并带来强劲、可持续、包容的经济。各国政府有充分的理由采取气候行动。
由于世界在气候变化领域缺乏明确领导者,人们已把目光聚焦在欧盟和中国,认为欧中是引导全球气候合作的潜在合作伙伴。尽管欧中气候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双方仍应努力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本文就双方如何展开气候合作进行了分析。
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在确保可持续用水供应方面困难重重,用水安全形势不断恶化,这已成为一种长期性的地区难题。海湾地区自然水资源匮乏,降雨量少且蒸发率高,但是,这些自然条件只是该地区水资源以惊人速度减少的部分原因。
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全球水循环,导致水资源可利用量更加多变和不可预测。要确保社会和社区能够持续获得安全用水,将需要在四个相互关联的领域采取行动,并得到政治意愿、资金和问责制的支持:(1)改善用水供应状况;(2)提高用水质量;(3)加强水资源管理;(4)确保人民能够得到安全和用得起的水、卫生设施和清洁设施。
新冠肺炎大流行与环境问题间存在联系,包括为遏制疫情采取的封锁措施带来的环境后果,以及解封政策可能的环境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预防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热点问题,但现在已被疫情掩盖。随着世界逐步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危机,许多其它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将日益凸显,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之间的冲突将进一步加剧。
环保主义激进分子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只会令气候行动更加迫切。但是顽固的工业家们同样坚信,修复受损的经济是重中之重,必要时可推迟执行更严格的环境法规。环保主义者与经济恢复拥护者之间的战斗已经打响,其结果将定义新冠肺炎大流行后的世界。
2020年本应是气候行动的决定性之年。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了。由于各国和地方政府集中精力控制新冠病毒传播并尽快为感染者提供医疗和收入支持,导致许多气候行动计划被搁置。那么,在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各国如何维持气候行动?
东盟仍有大量基础设施需求未得到满足,尤其是在交通和电力领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该地区能否保持韧性,取决于它能否成功化解当前的经济问题,同时继续关注气候变化等关乎可持续性的重大、长期性威胁。因此,东盟应把当前的危机视为一次机遇,借此重新思考并对可持续基础设施进行长期再投资。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可以转化为福音,启动一个无论如何最终都需要启动的进程。如果美国国内那些现在生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地区看不到自身在低碳经济中可行的经济角色,很难想象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严肃的行动。同样,当美国许多州未能实现经济多元化,摆脱对采掘业的依赖时,很难想象会出现广泛的经济增长。
经过疫情考验,公众意识到未来的挑战。在中国,有87%的人表示,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会与新冠肺炎一样带来严重影响。尽管澳大利亚的数字要低得多,但大多数人(59%)也同意这点。那么,一旦当前的危机消退,这种担忧会最终转化为解决气候变化的真正进展吗?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与新冠病毒一样,各种环境退化对俄罗斯的威胁要大于对北约、美国等国的威胁总和。而俄罗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严峻威胁方面做得很少。俄罗斯应认识到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的严重程度,在二十年内对能源转型进行全面的公平的评估。
显示 2200 条中的 1541 到 1560 条结果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
山东港口青岛港:面向上合组织国家货物吞吐量和航线实现“双增长”
新华全媒+|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