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报告显示,海洋塑料污染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东南亚和东亚地区正面临着治理海洋塑料污染的严峻挑战。目前,东亚和国际社会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海洋塑料污染的方案,这一问题已被列入了2019年G20峰会的议程。
要实现《巴黎协定》在21世纪末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很可能需要部署减碳技术。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应避免陷入碳密集型燃煤发电技术的泥潭,并实现从高碳发电向低碳发电的平稳过渡。
本报告确定并提出了城市在实施电动公交车时面临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在全球南部。本文提供了采用电动公交车面临的障碍矩阵,障碍主要包括清洁能源创新的三大障碍:技术障碍、资金障碍和制度障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8%以上,但该国仅拥有7%的世界淡水资源。与此同时,中国工业发展迅速且有着持续的水污染问题。很明显,如果没有良好的水资源管理办法,中国的水资源将消耗殆尽。
欧盟排放交易计划可能是欧洲经济脱碳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政策制定者需要更有雄心,在工业利益给社会带来高昂代价的情况下,要反对强大的工业利益,努力纠正碳市场的缺陷。引入一种新的职能机制,解决污染企业通过免费补贴、销售补贴或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来盈利的矛盾局面。
要成功地在发展全球经济的同时保护气候,需要两个不可或缺的力量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美国这一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私营部门——最重要的是它的创新能力。气候与能源解决方案中心正致力于通过“2050年气候创新”来帮助阐明和应对这一迫在眉睫的长期挑战。
本文概述了海洋保护区为渔业提供的具体相关利益,讨论了何时使用海洋保护区合适与何时不合适,以及如何减轻海洋保护区会给商业渔民带来的经济挑战。作者还对美国海洋保护区进行了新的分析,分析了它们的地理分布、规模和保护水平,以便为美国扩充海洋保护区制度提供理由。
电动公交车可以开创一个清洁高效的城市交通新时代,让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然而,电动公交车的普及速度还不够快,不足以让全世界实现与交通相关的全球气候目标,并帮助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本报告的目的是填补知识空白,为公交机构和公交运营实体提供行动指导。
该研究手册将成为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以及对相关研究方法和政策感兴趣的人不可或缺的资源。此外,环境研究、公共政策和政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将发现本研究手册是建立适应科学与政策的深层知识的宝贵基础。
电力行业的碳捕获部署尤其具有挑战性,因为该技术会产生巨大的资本成本和能源损耗,而能源收入则越来越受到非基本负载运营的限制。扩大技术的挑战是巨大的。政府的作用对于使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成为煤电行业的可行选择至关重要。
2019年5月的欧洲大选已经结束,人们所担心的民粹主义和极端右翼政党的“黑色浪潮”并没有发生。相反,欧洲目睹了绿色浪潮,绿党-欧洲自由联盟在欧洲议会中获得了69个席位,而2014年的选举中只有52个席位。国家层面,绿色浪潮更加引人注目。重视环保议题的绿党成为大赢家。
大多数国家的塑料税改革都是在消费层面上进行(比如对超市中的塑料袋征税),但税收也可以发生在制造业层面上(例如,对原始材料而非生产过程中的再生材料征税)。对塑料生产征税将带来积极影响。为解决塑料废物危机,印度应设计类似英国的税收制度,对现有的商品服务税制度进行补充。
从某种意义上说,称中国为“地球温室”有些言过其实。人均GDP在12000-16000美元阶段的国家每年的人均排放量为10.6吨。2016年中国人均GDP为14000美元,而人均排放量仅为9.3吨。在同一发展阶段,中国人均受污染的程度也远低于西方国家。尽管如此,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与该国GDP的快速增长依然让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
分析表明,拟议的《世界环境公约》的附加值可能不像其支持者所主张的那样明显。本文还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采用这种文书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从而阻碍今后制定更有效的环境标准。
近期,来自50个国家的150名专家发布了一份重要报告,报告显示,全球自然环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衰退,多达100万种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这次的威胁是由人类造成的。因此,各国政府需要综合考虑所有部门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出人意料的是,中国也是清洁能源发展的全球领导者。不幸的是,这种对绿色能源的支持还没有扩展到中国的海外能源基础设施开发项目上。
与欧盟其他政策领域相比,气候和能源政策更加透明且参与度高。总之,作为两个互补的政策,欧盟改革和气候行动不是单行道。气候行动可以帮助欧盟变强,但欧盟正在进行的改革进程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改善气候行动。
2019年4月15日,欧洲理事会授权欧盟委员会与美国展开贸易谈判。与现已失效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相比,新贸易谈判的授权范围有限。本文作者认为,忽略环境问题可能会对欧洲议会批准新的贸易协定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认为,除了对欧洲国内议程进行彻底改革,欧盟还必须调整其外交战略,加强全球领导力,以应对气候变化。这涉及投资双边合作(欧盟-中国、欧盟-印度等)、将自由贸易协定与雄心勃勃的气候承诺联系起来等。欧盟还应利用七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等全球治理机构,加大控制能源消耗的力度,并停止对传统燃煤电厂的投资。
碳定价是减少温室气体污染的重要政策工具。斯坦福能源建模论坛对一系列经济范围内的碳价格政策的排放、能源和经济结果进行了预测。研究比较了协调的参考方案,这些方案不涉及新的政策。方案因使用碳定价政策的收入而异,包括对家庭退税,以及对资本和劳动力收入边际税率的中性赤字削减。
显示 2175 条中的 1701 到 1720 条结果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波兰瓦津基公园展出树枝雕塑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