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显然正在扰乱商业,造成前所未有的物理影响。与此同时,旨在限制气候变暖并减少相关物理影响的政策和技术变革也可能对商业造成破坏。与任何形式的破坏一样,气候变化正在并将继续以多种方式为企业带来风险和机遇。
受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影响,淡水资源正日益短缺。虽然南亚是主要国际河流的所在地,但也日渐受到水资源短缺危机的挑战。这不仅会带来内部社会经济中断的恶果,也将对南亚各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通过整合系统优势,海合会国家建筑能效投资的平均回收期将在7-23年之间。本文为开展公共能源效率计划提供了有力的理由,如果没有这类计划,建筑所有者不太可能投资于建筑能效。
2018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各国在减排目标及义务上存在重大分歧。各国在如何践行《巴黎协定》这一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考虑到全球碳排放量的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同样需要为减排做出贡献,且需要在国际义务及经济发展中间保持平衡。
城市空气污染是一项紧迫且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环境挑战,并给乌兰巴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成本。本简报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改善蒙古国乌兰巴托和蒙古其他城市的空气质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由于部分国家不愿意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巴黎协定》没有明确各国减排的义务并承认各国国内利益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巴黎协定》仅仅是一个长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框架,世界各国仍需要继续努力达成新的协议。
欧盟意识到不可持续的塑料生产、使用和处置是一个严重问题。欧盟需要确保一次性塑料的替代品明显有利于环境、经济和社会。成员国必须以激励生态设计的方式引入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行业和消费者的行政和财务负担。
印度根据《巴黎协定》制定的国家自主贡献的主要部分是排放强度目标。根据现行政策,印度有望实现其气候目标。然而,印度政府正在平衡一系列阻碍它成为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的复杂的国内优先事项和限制因素。
全球发展的未来和向低碳增长新模式的转变将取决于南半球,特别是印度的选择。不应低估印度发展选择的重要性。在让本国数百万人摆脱贫困的过程中,印度的工业化道路也可能为寻求利用绿色投资的新兴经济体提供解决方案。
发展绿色经济对印度生态、经济、环境以及满足社会需求方面都有益处,还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并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印度目前严重依赖化石燃料提供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将缓解这一问题并直接创造超过100万个工作岗位。
支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的来源多种多样。提供和使用资金的各方行动者之间进行协调有可能减少重复工作,降低行政费用,并确保资源承诺相互加强以实现更大的影响。
近年来,国际社会积极援助太平洋岛国建立可再生能源体系。虽然建立可再生能源体系对太平洋岛国至关重要,但目前为止距离达成这个目标仍遥遥无期。
来自地方政府、城市、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等次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气候行动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加强国家在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努力,缩小所谓的“排放差距”。
本文概述了韩国排放交易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情况,重点介绍了其实施经验及与《巴黎协定》相关的机遇。本文提供的信息可以供正在设计或考虑采用排放交易制度的其他国家借鉴。
2016年,全球近4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亚太地区,而该地区88.9%的主要能源消耗源于化石燃料。为确保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填补绿色能源项目的融资缺口至关重要。
印度政府只需要提供初始补贴帮助其建立设施,将各类废料转化为燃料,水泥业就会主动使用这些替代燃料。这将有助于印度减少污染并降低水泥业的成本。
为支持易受气候影响脆弱国家论坛探索加强本国无核武器发展的备选方案,以促使更大的排放国也这样做,本文确定了易受气候影响脆弱国家论坛成员国在2020年前提交新的或更新的无核武器发展目标时可采取的一系列缓解和适应选择。
为了保持在《巴黎协定》温度升幅的限定范围内,G20排放量需要大幅减少,到2020年左右需要达到峰值,205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下降到净零排放。
本文评估了印尼能源效率部门的特定财政工具对低碳技术(绿色技术)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表明,能源效率部门的财政政策不仅会给作为受援国的印尼带来好处,也会给作为低碳技术供应国的德日美三国带来收益。
韩国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例提高至20%。随着韩国政府调整该国的能源结构,绿色金融正在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私营部门也在通过商业银行、私募股权基金等手段积极振兴韩国的绿色金融。
显示 2174 条中的 1761 到 1780 条结果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