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届国会和2020年总统选举周期加速,华盛顿的很多人可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政治两极分化严重的议题上。不过,也可能有惊喜。
快节奏的创新步伐和成本的走低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电子产品和数字技术的获取途径,这带来了诸多利好。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电子产品和设备使用量的增加,电子垃圾也在急剧增长。
欧盟新的长期气候战略及其净零排放目标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负排放和碳捕获。
在关于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政策干预的全球讨论中,土地利用(包括森林)的作用常常被忽视。鉴于土地利用部门作为碳排放的潜在来源和储存来源的独特作用,可能在本世纪全球成功或失败地避免危险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自2017年秋季以来,荷兰以气候和能源政策为主题刮起了一股新风。政府承诺在2030年将二氧化碳的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49%,至2050年降低95%。
世界需要扩大绿色能源,以保障能源安全及满足气候和环境目标。然而,2017年,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投资下降了3%,且存在进一步放缓的风险。这表明,化石燃料仍然主导着能源投资。这种情况可能会威胁绿色能源的扩张。
文探讨了亚太地区扩大绿色商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本文重点回顾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市场、技术和实践,并为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系列可促进亚洲绿色商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亚洲经济增长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现在政府需要私营部门的帮助以解决污染问题。亚行相关报告显示,发展绿色企业对可以使所有利益相关者从中获益。政府可以采取手段促使企业自愿进行转型。
气候变化及空气污染将会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政府需要想办法吸引私人投资者的资金以满足建设低碳基础设施的需求。
019年1月早些时候,美国国防部在国会授权下发布了一份报告,详细阐述了气候变化给美国军方带来的挑战。这份公开报告在细节上十分谨慎,但它确实将气候变化确定为对美国军方的一个重要而切实的威胁。
气候变化显然正在扰乱商业,造成前所未有的物理影响。与此同时,旨在限制气候变暖并减少相关物理影响的政策和技术变革也可能对商业造成破坏。与任何形式的破坏一样,气候变化正在并将继续以多种方式为企业带来风险和机遇。
受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影响,淡水资源正日益短缺。虽然南亚是主要国际河流的所在地,但也日渐受到水资源短缺危机的挑战。这不仅会带来内部社会经济中断的恶果,也将对南亚各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通过整合系统优势,海合会国家建筑能效投资的平均回收期将在7-23年之间。本文为开展公共能源效率计划提供了有力的理由,如果没有这类计划,建筑所有者不太可能投资于建筑能效。
2018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各国在减排目标及义务上存在重大分歧。各国在如何践行《巴黎协定》这一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考虑到全球碳排放量的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同样需要为减排做出贡献,且需要在国际义务及经济发展中间保持平衡。
城市空气污染是一项紧迫且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环境挑战,并给乌兰巴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成本。本简报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改善蒙古国乌兰巴托和蒙古其他城市的空气质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由于部分国家不愿意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巴黎协定》没有明确各国减排的义务并承认各国国内利益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巴黎协定》仅仅是一个长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框架,世界各国仍需要继续努力达成新的协议。
欧盟意识到不可持续的塑料生产、使用和处置是一个严重问题。欧盟需要确保一次性塑料的替代品明显有利于环境、经济和社会。成员国必须以激励生态设计的方式引入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行业和消费者的行政和财务负担。
印度根据《巴黎协定》制定的国家自主贡献的主要部分是排放强度目标。根据现行政策,印度有望实现其气候目标。然而,印度政府正在平衡一系列阻碍它成为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的复杂的国内优先事项和限制因素。
全球发展的未来和向低碳增长新模式的转变将取决于南半球,特别是印度的选择。不应低估印度发展选择的重要性。在让本国数百万人摆脱贫困的过程中,印度的工业化道路也可能为寻求利用绿色投资的新兴经济体提供解决方案。
发展绿色经济对印度生态、经济、环境以及满足社会需求方面都有益处,还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并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印度目前严重依赖化石燃料提供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将缓解这一问题并直接创造超过100万个工作岗位。
显示 2184 条中的 1761 到 178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