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可以改善住房和就业中心、绿地和社区设施之间的连通性,通过支持当地环境可持续性目标,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为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创建更安全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潜在模态转换。
根据即将到来的美国基础设施法案,宽带很可能得到大力发展。拜登政府已提出用1000亿美元来建设美国数字基础设施。考虑到美国国会准备斥巨资建设宽带基础设施,这笔支出的目标不仅应该是将基于光纤的基础设施部署到美国每个家庭和企业,还应该防止形成新的地方垄断。
有证据表明,中国的海外经济参与已变得更加本地化。仅由中国员工建设项目和开展经济活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简而言之,中资项目正在向新兴经济体提供它们想要的东西。麦肯锡对在8个非洲国家开展业务的1000多家中国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为非洲创造了近30万个工作岗位,且89%的员工是非洲人。
一套全面的、充分纳入基于海洋的气候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会推进拜登政府重视种族公正、包容性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的愿望,而这样一套方案应该:减少排放,增强韧性;创造经济繁荣;推进包容、公平发展。本文针对不同机构给出基础设施和运输政策建议。
美国人已经准备好重新构想和再投资基础设施,以重振交通、水、能源和宽带系统,助推本国经济。本文为美国联邦政府构建有关基础设施的新愿景奠定基础。文章给出一套应对4种交叉的变革力量的综合计划,建议利用一个由3部分组成的框架,来指引美国国会和联邦机构的战略方向。
近年来,印度和日本之间的双边伙伴关系有所深化。由于两国对“印度洋-太平洋”有着共同看法,它们在第三国的合作也在增多。鉴于印日两国都是活跃在印太地区的重要中等国家,它们在促进基础设施联系方面的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迄今为止,美国对俄罗斯实体实施的制裁未能阻止“北溪-2”项目发展,这引发了美国政府是否会制裁为该管道提供服务或认证的德国和其他欧洲公司的问题。在柏林和拜登政府都寻求重建良好关系之际,此类制裁将引发与德国争议。如果美国和德国希望避免“北溪-2”项目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两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长期关系被纳入大国之间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竞争中。除了合作,欧盟行动者对双边关系的重新评估也加剧了竞争与对抗。合作领域包括中国参与欧盟内部连通性项目,特别是在运输和数字网络方面。本报告审查了这种合作并评估了其前景。
本文重点研究了地方政府在促进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将危机中突出的问题转变为可持续复苏和社会包容的机会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如何改善政策环境以及地方层面可用的金融工具范围。地方政府的挑战比国家层面的挑战要大,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通常有限,吸引私人投资者的难度也更大。
中国在斯里兰卡存在感的不断增加以及后者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使得这个印度洋岛国引发国际关注。具体来说,斯里兰卡的“一带一路”项目——汉班托塔港口开发项目——引起的争议和国际关注最大,尤其是在印度和西方国家。多个研究项目发现,对中国资金的普遍描述存在不少错误概念。
自2017年以来,中国企业一直主导着非洲关键基础设施的融资和开发。这样的主导地位加剧了外界对中国建筑企业的雇佣模式和动态的审视。相关研究显示,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工程的中国公司雇用的非洲工人确实要多于中国工人。
利用先进的智能港口技术可以增强太平洋“生命线”港口在物理和经济方面的可恢复力。智能港口的概念为利用技术和改进业务流程提供了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时间、金钱和自然资源。
疫情、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气候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依赖于同样的解决方案:即使在资金有限情况下,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帮助人们以综合方式应对这些挑战。
不管最终规模如何,“一带一路”倡议依然是中国外交和经济政策的基石,而东南亚是其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在东南亚,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投资是“一带一路”的优先事项。自疫情暴发后,东盟市场对“一带一路”越发重要。面对这种情况,东南亚决策者应发挥“看门人”的作用,加强对涉“一带一路”投资的审核。
美国必须站在强势地位对待与中国的战略竞争,只有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全面回应才能做到这一点。这种应对措施需要注重与伙伴展开合作,以提供有吸引力的有效替代方案,在美国的关键优势领域进行投资,推进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在与英国首相约翰逊通话时表示,白宫正在研究联合“民主国家”伙伴共同打造类似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美国正在向自己的盟国施压,迫使它们放弃与中国的合作。
随着发展中国家决定采用哪种通信系统,中美在第三方市场的技术竞争势必会加剧。中国已经在推进自己的愿景“数字丝绸之路”,而随着人口增长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上网,中国在商业和战略上将会受益。关键就在于谁来设计、建设和运营支撑全球通信、金融和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其他功能的这些系统。
继其他美国领导人之后,美国总统拜登也开始借鉴中国经验,敦促国会为一项影响深远的基建项目拨款。拜登说,这2万多亿美元将用于修建桥梁和公共交通、机场现代化、居民区翻新、提升宽带互联网覆盖率以及更换管道系统,这是“在同中国的竞争中获胜”的代价。
也门战争表明,在微观层面加强基础设施供应和恢复能力的必要性。这一策略并不意味着寻求简单的设计或偏爱某些技术。相反,也门案例表明,捐助者和规划者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如何在21世纪发展和重建受冲突影响的国家。
拜登总统本周公布了规模达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这是迄今为止为挑战汽车在美国人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所做的最具雄心的努力之一。拜登提出将联邦开支向公共交通大幅倾斜,进而引导更多人远离汽车。一些专家表示,这种转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之举,但实践可能证明这极难做到。
显示 658 条中的 241 到 2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