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美国环境中气候投资机会,并列出了联邦领导人在重新考虑气候融资时应考虑的几个市场原则。本文建议定义不同参与者的角色和责任,从调动金融资本的投资者,到制定市场标准的机构,再到基础设施所有者和运营商。
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打算发起一项从拉美到亚洲的全球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计划。这个名为“重建更好世界”的计划旨在“展示美国的海外竞争力”。专家指出,七国集团的新计划正是为了遏止中国全球经济影响力的上升之势。然而,分析人士认为,华盛顿未必能实现这一目标,因为北京早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
鉴于海底电缆对跨大西洋安全至关重要,确保其具有完全可恢复性应该是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和伙伴的共同优先事项。尽管一些国家已经在国家层面采取措施,但多边行动仍然有限。考虑到海底电缆的用途、私有所有权和脆弱性的多面性,国际行动必须利用不同方式确保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尽管最近在高质量基础设施标准方面达成的国际共识提供了巩固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基础,但发展领域的利益攸关方应更加关注实施阶段,通过创造新资源来建设地方标准实施能力,将基础设施标准纳入发展工作主流,加强问责制。
美国殖民管道公司最近遭受网络攻击,说明为什么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措施如此重要。私营行业的竞争性质意味着公司不倾向于披露或讨论安全或其他方面的漏洞,以免给竞争对手带来优势或降低股东信心。然而,对美国殖民管道公司的勒索软件攻击表明,一次执行良好的网络攻击可以对国家产生有害影响。
美国正在为拜登总统650亿美元计划准备,该计划将使每个美国人都获得负担得起的高速互联网服务。人们的焦点几乎不可避免地转向了基础设施推广,尤其是将地面光纤推广到未获得服务或服务不足的社区,主要是农村社区。
近期,肯尼亚启动了该国的新兴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拉穆港。该港位于拉穆,即肯尼亚蒙巴萨北部群岛。拉穆港被视为肯尼亚政府2030年愿景发展计划的基石,被称为“改变规则”的项目。该港1-3号泊位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建)承建,耗资3.67亿美元。一旦建成,拉穆港将成为继蒙巴萨港之后肯尼亚的第二个深水港。
自二战后多边主义首次出现并制度化以来,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75年,亚洲和西方世界取得了重大的经济进步。为进一步向前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民用基础设施,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使更多人摆脱贫困,并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构建欧洲-非洲商业走廊的国际竞争中,欧盟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上。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欧盟已经面临迫切的战略挑战,需要在北非形成连贯的政策。在贸易和能源运输路线以及连接欧洲、非洲和中东的制造业价值链方面,北非已经成为全球激烈竞争的舞台。
美国救援计划(ARP)资金为美国当前的水基础设施需求注入了及时和必要的联邦资金,也为持久改善奠定了基础。如果美国州和地方领导人承认水是短期和长期优先事项,这对所有人都有利。
美国最大的燃油管道运营商Colonial Pipeline5月9日受到勒索软件攻击,黑客通过非法软件控制其电脑系统或数据,Colonial Pipeline被迫关闭其美国东部沿海各州供油的关键燃油网络。此次事件再次暴露出面对网络攻击,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正在增强。然而,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所产生的深刻和不平衡影响仍然围绕着人们,特别是美国数百万失业工人。要解决过去基础设施投资的不平等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现在让这些工人获得就业机会。
以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可以改善住房和就业中心、绿地和社区设施之间的连通性,通过支持当地环境可持续性目标,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为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创建更安全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潜在模态转换。
根据即将到来的美国基础设施法案,宽带很可能得到大力发展。拜登政府已提出用1000亿美元来建设美国数字基础设施。考虑到美国国会准备斥巨资建设宽带基础设施,这笔支出的目标不仅应该是将基于光纤的基础设施部署到美国每个家庭和企业,还应该防止形成新的地方垄断。
有证据表明,中国的海外经济参与已变得更加本地化。仅由中国员工建设项目和开展经济活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简而言之,中资项目正在向新兴经济体提供它们想要的东西。麦肯锡对在8个非洲国家开展业务的1000多家中国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为非洲创造了近30万个工作岗位,且89%的员工是非洲人。
一套全面的、充分纳入基于海洋的气候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会推进拜登政府重视种族公正、包容性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的愿望,而这样一套方案应该:减少排放,增强韧性;创造经济繁荣;推进包容、公平发展。本文针对不同机构给出基础设施和运输政策建议。
美国人已经准备好重新构想和再投资基础设施,以重振交通、水、能源和宽带系统,助推本国经济。本文为美国联邦政府构建有关基础设施的新愿景奠定基础。文章给出一套应对4种交叉的变革力量的综合计划,建议利用一个由3部分组成的框架,来指引美国国会和联邦机构的战略方向。
近年来,印度和日本之间的双边伙伴关系有所深化。由于两国对“印度洋-太平洋”有着共同看法,它们在第三国的合作也在增多。鉴于印日两国都是活跃在印太地区的重要中等国家,它们在促进基础设施联系方面的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迄今为止,美国对俄罗斯实体实施的制裁未能阻止“北溪-2”项目发展,这引发了美国政府是否会制裁为该管道提供服务或认证的德国和其他欧洲公司的问题。在柏林和拜登政府都寻求重建良好关系之际,此类制裁将引发与德国争议。如果美国和德国希望避免“北溪-2”项目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两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长期关系被纳入大国之间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竞争中。除了合作,欧盟行动者对双边关系的重新评估也加剧了竞争与对抗。合作领域包括中国参与欧盟内部连通性项目,特别是在运输和数字网络方面。本报告审查了这种合作并评估了其前景。
显示 670 条中的 241 到 260 条结果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探访肯尼亚菌草种植园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