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是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灾难,并正在扰乱全球基础设施服务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在整个亚太地区,这可能会导致道路、学校、医院、港口、机场以及其它由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资助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延误。
东盟仍有大量基础设施需求未得到满足,尤其是在交通和电力领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该地区能否保持韧性,取决于它能否成功化解当前的经济问题,同时继续关注气候变化等关乎可持续性的重大、长期性威胁。因此,东盟应把当前的危机视为一次机遇,借此重新思考并对可持续基础设施进行长期再投资。
美国正在酝酿的新法案将重点放在如何迅速重启经济和让人们重返工作岗位上。一个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是这些讨论的核心。基础设施是所有经济的支柱,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基础设施法案也是美国在硬件基础设施、经济效率和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方面重申其全球领导地位的珍贵机遇。
近六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CPEC)为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繁荣发展铺平了道路。许多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有着巨大的潜力。一方面,它们有助于国家抓住有关的资源、基础设施和生活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们又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贡献。
中国建筑公司已在多个欧洲国家中标项目,有力地进入了欧盟的建筑市场。波兰、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的项目是首批此类案例,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方式以及对欧盟、欧洲各国政府和欧洲承包商可能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中国正在采取两阶段办法。第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物理部分的放慢,中国正在关注倡议的非物理组成部分,即“健康丝绸之路”(HSR)和“数字丝绸之路”(DSR),这两条丝路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地位不断提高;第二,一旦疫情结束且供应链重新连接,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将重启“一带一路”。
本文评估了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在七个国家(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科索沃、黑山、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经济活动,主要发现:能源和交通是中国的主要投资领域;中国国企主导投资活动;项目完成率低;塞尔维亚是中国投资活动的中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第二波投资项目。
随着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制定刺激计划,投资以下四个领域有助于将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变成一个转折点,推动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建设由5G网络和智能电网驱动的智能城市、建设更健康的城市。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实施重大刺激计划以应对健康危机,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但是,当危机得到缓解后,世界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疫情后的主要任务是立即重新启动全球经济。为此,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可能是重启经济增长引擎的正确工具。
拉丁美洲国家政府需要将更多资源投入其医疗保健系统,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各国政府应实行改革和立法,改善商业环境,并动员更多的国内外私人资金参与进来。国际金融机构应在与私营部门共同资助基础设施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基础设施领域的工人就必不可少。在危机期间,他们对于经济的重要性受到更大关注。鉴于美国联邦、州和地方领导人计划提供经济援助,他们必须特别注意支持和保护当前基础设施领域的劳动力。此外,此次疫情为美国提供一个在基础设施领域为全美数百万潜在工人谋划长期职业的机会。
印度维维卡南达国际基金会顾问Vijay Sakhuja发表题为《新冠肺炎冲击海上供应链》的文章称,包括邮轮业在内的全球海上运输业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疫情期间,中国许多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和市场停止运转,制造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停产,工人停工,生产中断,主要航运企业因此不得不关闭办公室。
在长期的战争之后,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是重建叙利亚遭受严重破坏的基础设施的主要候选国。原因很简单:除中国之外,没有其它国家既支持阿萨德政府,又有能力开展如此大规模的基建项目。
港媒称,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全球基金经理加大了对中国医疗卫生和基建类股票的投资力度。
近期,由于马哈蒂尔出人意料地辞去总理职位,马来西亚陷入了政治僵局。外界猜测,马来西亚新政府是否会对中国支持的东海岸铁路等大型项目进行又一次审查。文章认为,无论马来西亚领导层如何变化,都应当继续推进东海岸铁路项目。
尽管水力发电在全球发电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且分析基础设施投资对生产力的影响的研究很多,但仍缺乏有关水电项目对企业生产力影响的研究。本文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本文调查了中国的三峡项目,研究了其是否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项目所在省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问题。
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Frans-Paulvan der Putten发表题为《欧洲港口和中国的战略影响》的文章称,近年来,中国对欧洲港口的投资迅速增长。这一过程在欧洲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在欧洲港口影响力不断增长的意义以及欧洲如何应对的辩论。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缅甸外交部、中国外文局、中国驻缅甸使馆联合主办的“当代中国与世界——中缅智库对话会”1月14日在缅甸仰光举行,此次对话会主题为“赋能新时代中缅关系”,中缅两国政要、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包括基础设施、能源、港口、铁路网和以人为本的项目,这些项目加强了巴基斯坦的贸易连通性、出口潜力和地缘政治相关性。巴基斯坦和中国认为,中巴经济走廊不仅将补充两国的经济发展,还将为巴基斯坦欠发达地区带来和平与繁荣。本文重点关注了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影响。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发表波兰科学院专家Anastas Vangeli题为《巴尔干半岛各国与中国关系将如何演变?》的文章称,随着巴尔干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双方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过度乐观的早期阶段过渡到越来越被称为“脚踏实地的实用主义”阶段。
显示 658 条中的 321 到 3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