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成功地利用其工业实力满足世界卫生部门需求,为受疫情冲击国家提供了必要支持。瞬息万变的世界急需数字技术,这是中国正在引领世界的另一个领域。巴基斯坦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参与者,在周围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面临着自身困境,不仅需要加快步伐迎头赶上,还要努力复兴。
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会继续下去的问题,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玛丽娜·何塞·卡内蒂(Marina Jose Kaneti)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一定会继续推进,因为它是中国领导层的中国未来愿景核心组成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服务。现有基础设施需求急剧下降,新基础设施建设也放缓。在突发性以及影响经济和基础设施使用的严重性上,新冠肺炎危机是独一无二的。随着政府急于交付服务遏制疫情,所有部门的服务交付成本都在上升。当政府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寻求利益时,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提供帮助。
世界各国正全力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在这一危急时刻,针对医疗系统的网络攻击却未停止。欧洲刑警组织表示,几乎所有27个成员国出现以医疗系统为目标的网络攻击加剧的情况。这种情况表明,黑客犯罪团伙及可能由政府支持的行为者针对医疗系统进行网络攻击势头不减,且将持续下去。
随着亚太地区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公共债务大幅增加,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应高效、可负担、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亚太地区增长与发展战略的基石。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的一项重大决策,大部分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高东西方连通性,加强区域合作并促进贸易和投资,被誉为中国捍卫全球治理雄心的宏伟方略。作者认为,为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并在欧盟市场发展这一连通性项目,中国必须积极加强与欧盟成员国打交道的统一叙事和通用方法。
本文概述了阿曼的地理和人口情况,并指出杜库姆项目在阿曼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本文还从国家角度阐述了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与阿曼的双边关系的历史,并分析了上述三国在杜库姆的参与情况。另外,通过分析印度在杜库姆港的影响,本文还研究了印度的地区战略地位。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是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灾难,并正在扰乱全球基础设施服务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在整个亚太地区,这可能会导致道路、学校、医院、港口、机场以及其它由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资助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延误。
东盟仍有大量基础设施需求未得到满足,尤其是在交通和电力领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该地区能否保持韧性,取决于它能否成功化解当前的经济问题,同时继续关注气候变化等关乎可持续性的重大、长期性威胁。因此,东盟应把当前的危机视为一次机遇,借此重新思考并对可持续基础设施进行长期再投资。
美国正在酝酿的新法案将重点放在如何迅速重启经济和让人们重返工作岗位上。一个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是这些讨论的核心。基础设施是所有经济的支柱,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基础设施法案也是美国在硬件基础设施、经济效率和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方面重申其全球领导地位的珍贵机遇。
近六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CPEC)为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繁荣发展铺平了道路。许多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有着巨大的潜力。一方面,它们有助于国家抓住有关的资源、基础设施和生活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们又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贡献。
中国建筑公司已在多个欧洲国家中标项目,有力地进入了欧盟的建筑市场。波兰、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的项目是首批此类案例,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方式以及对欧盟、欧洲各国政府和欧洲承包商可能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中国正在采取两阶段办法。第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物理部分的放慢,中国正在关注倡议的非物理组成部分,即“健康丝绸之路”(HSR)和“数字丝绸之路”(DSR),这两条丝路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地位不断提高;第二,一旦疫情结束且供应链重新连接,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将重启“一带一路”。
本文评估了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在七个国家(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科索沃、黑山、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经济活动,主要发现:能源和交通是中国的主要投资领域;中国国企主导投资活动;项目完成率低;塞尔维亚是中国投资活动的中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第二波投资项目。
随着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制定刺激计划,投资以下四个领域有助于将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变成一个转折点,推动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建设由5G网络和智能电网驱动的智能城市、建设更健康的城市。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实施重大刺激计划以应对健康危机,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但是,当危机得到缓解后,世界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疫情后的主要任务是立即重新启动全球经济。为此,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可能是重启经济增长引擎的正确工具。
拉丁美洲国家政府需要将更多资源投入其医疗保健系统,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各国政府应实行改革和立法,改善商业环境,并动员更多的国内外私人资金参与进来。国际金融机构应在与私营部门共同资助基础设施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基础设施领域的工人就必不可少。在危机期间,他们对于经济的重要性受到更大关注。鉴于美国联邦、州和地方领导人计划提供经济援助,他们必须特别注意支持和保护当前基础设施领域的劳动力。此外,此次疫情为美国提供一个在基础设施领域为全美数百万潜在工人谋划长期职业的机会。
印度维维卡南达国际基金会顾问Vijay Sakhuja发表题为《新冠肺炎冲击海上供应链》的文章称,包括邮轮业在内的全球海上运输业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疫情期间,中国许多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和市场停止运转,制造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停产,工人停工,生产中断,主要航运企业因此不得不关闭办公室。
显示 666 条中的 321 到 340 条结果
新华全媒+|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
哈萨克斯坦“粉湖”湖区再度开放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官产学研交流活动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