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是一个生物宝库,但它的生物多样性日益受到在整个地区不断扩大的运输网络的威胁。尽管公路和铁路是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必备设施,但它们对自然生态系统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讨论了运输项目对亚洲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的“一带一路”有望成为21世纪最大的基础设施发展倡议。人们越来越担心“一带一路”倡议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潜在影响,该倡议支持的基础设施发展和能源项目或给东南亚的生物多样性带来潜在风险。虽然中国的环境法规和执法状况正在改善,但中国企业与中国支持的海外项目是否会遵守这些法规和标准尚不清楚。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发展计划,反映了中国因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平衡发生深刻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利益。土耳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朝着促进与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商业、社会文化和政治互动并复兴古丝绸之路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这一背景下,土耳其推出了“中部走廊”。
目前,亚洲有46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为315.8亿美元。它的年度基础设施支出约占GDP的3%(约合0.95万亿美元),如果要限制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不利影响,亚洲将需要投资GDP的4.5%(约合1.42万亿美元)。新加坡正将自己定位为亚洲领先的基础设施枢纽。
贯穿老挝北部大部分地区,耗资60亿美元的中老铁路线目前已完成78%,首批列车将于2021年运行。这条铁路将连接中国云南昆明和泰国东北部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称“一带一路”倡议是合作倡议,会让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双赢。然而,围绕该倡议也有很多不同看法和阻力,中国的潜在意图也值得研究。本文采用广泛且有代表性的调查来评估“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本文评估了印度东海岸与孟加拉湾的延伸地区(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之间在港口物流、贸易互动、灾难管理和战略聚合方面的联系的地缘政治、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维度。
近日,安永发布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显示,中企宣布海外并购总额42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4.6%;宣布的并购数量424宗,同比减少31.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概念,自2013年诞生以来已发生巨大变化。它给全世界带来乐观情绪,也引发恐慌。本文强调有必要将数字和空间领域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因为这会赋予中国更大灵活性,有助于其在感兴趣的地区扩大业务和影响力。
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比利时)初级研究员Flora Rencz发表文章称,近年来,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令布鲁塞尔越来越焦虑。本文试图通过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匈塞铁路)一条老旧铁路线的翻新改造案例,对相关担忧加剧进行更好地理解。
南洋理工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地区安全架构项目研究员Wu Shang-Su发表文章称,菲律宾的铁路部门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地面运输需求,带来了更多的公路交通流量,进而导致了交通拥堵和污染加剧。马尼拉既没有财力也没有技术能力来改善其铁路网络,因此它开始寻求外国投资解决这一问题。
如果中国在瓜达尔港和恰巴哈尔港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必将获得巨大的经济、商业和战略利益,将完全有资格担当负责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安全的“警察”。这种发展的前景使人们进一步质疑美国在波斯湾“秀肌肉”的动机,以及它会在多大程度上遏制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面貌。这种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然而,日常生活的一个方面——基础设施却似乎在很大程度上错失了这场革命。它仍然是经济中数字化程度最低的部门之一。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11月17日发表文章称,泰国希望在2023年底前开通采用中国技术的高铁,为泰国带来新变化。
中国元素及其夹带的中国影响力扑向全球新兴市场,东帝汶也不例外。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新加坡)高级研究员Ian Storey在题为《泰国的克拉运河项目:优点、缺点和潜在的规则改变者》的文章中称,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与泰国运河研究与发展协会强调了三个“规则改变者”:泰国新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泰国的“20年发展战略”。这些“规则改变者”使克拉运河比过去更具可行性。
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国际经济项目负责人Roland Rajah等发表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贷款援助》的文章称,迄今为止的证据表明,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没有蓄意开展 “债务陷阱”外交。中国如果想要避免外界对其“债务陷阱”的指责,则需要大幅调整其方法,包括采用与多边开发银行类似的正式贷款规则。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研究员Linda Calabrese发表题为《使“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发挥作用》的文章称,“一带一路”倡议专注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许多非洲国家希望利用这一机会来填补本国的基础设施缺口。但如何让非洲国家能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得更大利益呢?
德国《日报》网站11月5日报道称,来自中国的一趟大型货运列车5日首次通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马尔马拉海底隧道,从而建立了一条新的通往欧洲的跨欧亚铁路线。报道称,“一带一路”是中国最大的全球基础设施项目。对土耳其而言,与“一带一路”对接是一项成功。
菲律宾的铁路部门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地面运输需求,带来了更多的公路交通流量,进而导致了交通拥堵和污染加剧。马尼拉既没有财力也没有技术能力来改善其铁路网络,因此它开始寻求外国投资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指出,中国和日本在菲律宾铁路项目上的投资既具有商业动机,也具有地缘政治动机,但中国项目的收益将低于日本项目。
显示 658 条中的 341 到 3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